必修三必修四情景式名句默写总结学生用 xs doc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必修三必修四情景式名句默写总结学生用 xs doc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9f7ef6011ca300a7c3904e

必修三、必修四情景式名句填空集锦 整编:齐初颖 20150622 《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咏怀古迹其三》1.《咏怀古迹其三》中从时空角度、用对比手法揭示出昭君悲剧一生的句子是: , 。 2.《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发挥想象,由近及远,以雄奇壮丽的图景引出昭君生长之地的句子是: , 。

3.《咏怀古迹其三》中揭示昭君悲惨命运的原因为君王不察,体现昭君心念旧国的句子是: , 。

4.《咏怀古迹其三》中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的诗句: , 。

《秋兴八首其一》1.《秋兴八首其一》中杜甫仅用“ , ”两句诗就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 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2.《秋兴八首其一》中诗人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营造萧瑟阴沉的氛围的句子是: , 。

3.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 , ”两句由写景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表现出诗人离乡日久、思乡情切。

4.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用“ , ”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而白帝城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使得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

《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5、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 ,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 。

《马嵬》1,《马嵬》中暗讽唐宪宗痴心妄想的句子是: , 。 2,《马嵬》中“ , ”两句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对比手法揭示出唐玄宗夕安今危的处境。 《寡人之于国也》1.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上比邻国国君用心,但是结果却是: , 。 2.孟子以战争为喻时,描述战争中士兵逃跑的距离有远有近的句子是: , 。 3.体现孟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捕捞的句子是: , 。 4.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因时制宜、发展林业的主张: , 。 5.孟子主张兴办教育的句子是: , 。这样做就会使“ ”。 6、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孟子的“ , ”更深刻、生动、凝练、富有诗意,具有“点铁成金”之妙。

7、本文中体现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 。 《过秦论》1. 贾谊《过秦论》中极写秦始皇时强盛的句子是“及至始皇,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威振四海”。 2.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3、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4、陈涉起义的结果是: , 。 5、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不行先王之道,焚书坑儒的句子是: , 。 6、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 , 。 7、体现秦始皇在重要的军事战略之地严防紧守的句子是: , 。 《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 ?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

是: , , , 。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7. 《师说》中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的原因是: , 。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

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 ,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0、《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用好马劣马的比喻阐明了学习要后天努力、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 ;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描绘了周瑜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 , , 。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 。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 , 。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6,历史上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江是长江,将长江写得最有气势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大自然的雄伟画卷,锦绣山河,地灵人杰,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的语句是: , 。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 , ”的叹惋。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

《定风波》苏轼1、苏轼《定风波》中,表明作者坦然面对人生挫折,隐有归隐之心的句子

是: , , 。

2、苏轼《定风波》中,表明作者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的旷达胸怀句子是: , , 。 3、下阙描写雨过天晴的句子: , , 。

4、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 , , 。 5、苏轼的《定风波》 “ ”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

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 。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 。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 , ?”

7、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词句

是: , , 。

2,古人写山,善用比喻,皮日休《缥缈峰》诗云“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辛弃疾在《水龙吟》中也有类似比喻“ ,献愁供恨, ”。 3,壮志未酬却早生华发的辛弃疾痛心不能为国抗敌,虚度时光的句子是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在《水龙吟》中词人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仅用“ , ”九个字就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望海潮》1,望海潮》中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情境类似的一句是: 。

1、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望海潮》中,运用数量词写景,描写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

4、《望海潮》(柳永)词中的“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雨霖铃》1、上阙中写景来渲染离别凄凉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上阙中词人想像别后前途渺茫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被称为 “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 ? , 。” 4.《雨霖铃》(柳永)词中的 “ , ”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