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bb1d21a5e9856a5612608f

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分析

摘要: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009年安徽62个县(市)的经济增长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低下,并且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县乡两级政府权力,优化县域经济增长环境。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壮大安徽县城经济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县域经济;增长能力;因子分析;系统聚类

县域经济是中观性区域经济的范畴。安徽的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一直较弱,2010年和201 1年两次全国百强县的评比中,安徽只有肥西县入围。县域经济增长水平不高,地区差异性大已成为影响安徽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依据经济增长能力合理划分全省62个县(市)(以2011年8月调整后的安徽行政区划为依据,将原地级巢湖市变为县级巢湖市)所属类别,找出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异同以及可供借鉴之处,为科学制定“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提供理论支持。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说明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指标体系是科学分析问题,认清事物现状,研究发展规律的前提。按照可比性、层次性、相关性、代表性的原则,选取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建立以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为一级指标,以财政能力、经济增长、人民生活、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

二级指标,以财政收入、非农人口比重等为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1.2 指标的说明

如表1所示:财政收入(x1),描述各县市的财政攫取能力;财政支出(x2),描述各县市支付和偿债能力;生产总值(x3),描述各县市整体的经济实力;农林牧副业总产值(x4),描述各县市第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5),意在说明各县市的第二产业生产能力和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用以说明各县市第三产业生产能力和水平;

职工平均工资(x2)和农民人均纯收入(x8)分别用以近似描述各县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一产业产值(x9)、第二产业产值(x10)、第三产业产值(x11)分别用以说明各县市三产的产能和产业结构状况;

非农人口比重(x12):各县市非农人口占该县市总人口的比重,近似说明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 2 分析的方法及原理

因子分析是一种数据简化的技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分析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利用少数几个独立的非观测变量翻译数据的基本结构,这些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可以反映数据的绝大部分重要信息,称为因子。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的情况下,既减少了变量的个数,又同样能体现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系统聚类又称为分层聚类,是依照相近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

组成一个新类,并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所有的个体都归为一类。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多个观测指标,找出能够度量这些指标间相似陛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相似程度较大的聚为一类,把另外一些相似度小的聚为另一类,重复此过程直到把所有指标聚为一类。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kmo统计变量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kmo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km0=0.726合适做因子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它们之和占总特征值的82.53%,因此提取前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表4是通过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后得到的因子载荷值,各个因子有了比较明确的经济意义。每个因子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可以根据表4进行分类。第一个因子与“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第一产业产值”、“财政支出”、“第三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总值”的指标相关性最强,因此可以将第一个因子视为衡量县(市)第一、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对县域经济增长、财政支付能力增强的贡献因子,即“经济增长因子”。第二因子与“职工平均工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非农人口比重”指标最为

相关,因此可以将第二个因子视为衡量各县(市)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财政收入能力的因子,可以称为“社会进步因子”。 将各县市的主成分值以累积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到综合得分如表5所示: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安徽省62个县(市)经济增长的特征,需要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归类,找出其中的异同。借助minitab软件,得到图1的树状图。

结合表5和图1,依据县域经济增长能力的强弱,可以将安徽县域经济分为:经济发达县(市)、经济较发达县(市)和经济欠发达县(市)三类。肥西县、无为县、肥东县属于经济发达县;当涂县、巢湖市、宁国市、凤台县、长丰县、天长市、桐城市、繁昌县、芜湖县、广德县、南陵县、怀宁县、铜陵县为县域经济较发达县(市);祁门县、岳西县、旌德县、黟县和石台县等剩余的46个县的县域经济增长能力较弱,为经济欠发达县(市)。县域经济增长能力最强的五个县市分别是肥西县、无为县、肥东县、当涂县和县级巢湖市;这与2009年安徽各县(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肥西县和肥东县依靠邻近省会合肥交通便捷、讯息通畅、人力资源、资金充足,科技支撑能力强,科技成果较易转化,投资环境较好,人口密度较大,市场广阔,发展后劲十足的优势,为两县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无为县近年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发展特色鲜明,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