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小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二十年代小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bc8c30580216fc700afd4d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

1.创作概述:冰心(1900.10.--1999.2.)文学研究会成员。问题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身名门。幼年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冰心的文学活动始于“五四”运动,处女作《两个家庭》(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初用冰心笔名,便崭露头角。1923年赴美留学,主要创作通讯。1926年回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学院。抗日战争时期,以“男士”笔名,发表了一组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小说。抗战胜利随丈夫吴文藻赴日本,供职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她的创作大致分为两类: (1)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2)反对军阀混战,描写下层官兵生活。 2、爱的哲学

◆“五四”高潮后,冰心的问题小说转向爱的哲学。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烦闷》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体现。 《超人》的倾向是反“超人”

?主人公何彬,一冷心肠青年,沉溺于尼采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遗弃人间,遗弃爱,成了孤独的“超人”。但其潜意识中仍有爱的因子 。

《超人》要求人们撤出“尊卑有序,长幼有礼”的等级藩篱,以平等的态度相亲相爱,具有人本主义色彩。《悟》宣扬爱的哲学“神圣无边”。

冰心的“心理问题小说”,以慰藉五四退潮后青年人的心灵烦闷为出发点,以“爱的哲学”的系统化为终结点。《超人》的倾向是反“超人” 3、创作的分水岭

?1931年8月创作的《分》,是冰心创作道路上的分水岭。

?《分》通过生于教授家庭和生于屠户家庭的婴儿对话,表达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批评,对劳苦大众的深挚同情与尊重。

?冰心从《分》开始转向现实主义,26年回国后的小说集《冬儿姑娘》,抗战期间创作的关于妇

女解放问题的小说集《关于女人》为代表。 小说创作的两次转折

第一次是由社会问题小说转向心理问题小说,由艺术上的外向转换为内向。

第二次突破问题小说的局限,走上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在艺术上,由内向转向外向。 4、冰心问题小说的特点

(1)“小说里有哲学”,“借小说发表自己的思想”,是冰心“问题小说”的重要追求 。 (2)重视妇女题材 ——真善美的统一体 。

(3)取材多为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真切感人。不注重情节铺张,重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或侧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

(4)“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的风致。文字清新、细腻,可称为婉约派。 5、爱之奏鸣曲

爱,是冰心一生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她一生文学创作的旨趣和灵魂. (1)圣母颂(母爱) (2)童心曲(童心) (3)自然赞(自然)

6、冰心创作概述以及例作简析

◆冰心早期的创作以写问题小说为主,探索“五四”以后许多知识青年风靡一时的“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但“只问病源,不开药方”。1921年后,冰心以“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来疗救患有烦闷、颓丧时代病的青年,同样也是慰籍自己寂寞烦闷的心。抗战以后创作中明显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爱国主义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冰心创作的全部。

◆冰心的创作被称为“冰心体”。感情真切,以抒情为主,以故事结构情节为辅;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不追求在冲突中写人。意蕴隽永淡远。语言清丽、典雅,文字以白话为主,杂以文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风范。 体现了 爱的哲学。 ◆往事㈠之十四

?这是一篇咏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姊弟谈海,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意在启迪人们以大海的性格铸造自己完美的人生。体现了 “爱的哲学”的思想。 ?文章结构完整,采用先抑后扬、拟人化的手法。 ?对话、比喻、象征手法运用自如。 四.叶圣陶 (一)创作概述:(1894--1988)又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

1.1914年开始创作,写文言小说。2.1919--1923: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探讨社会教育问题小说。主要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为特色。3.1924--1927:丰收期。4.1928--1936:扩大视野,开拓写实的题材。5.1937年后,转向教育编辑领域,写些杂文和随笔。 (二)创作内容:

1、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揭示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膜”。

2、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露市民精神空虚、无聊,批判没有“爱”与“美”理想的灰色人生观。

3、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的现象,展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教育小说”是叶氏为人生问题小说的重要部分,创作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他那冷静观察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

作家以冷静平实的笔调,把自己所熟悉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现象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的真态实景,人情事理。 (三)代表作 《潘先生在难中》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绘小学校长潘先生逃难历程。◆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知识分子形象。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追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再到 “ 五卅”和大革命失败十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倪焕之:“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味的人物”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有理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又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巨性、长期性,也认识不到反动势力的顽固性。 (四)、创作风格:朴实,冷峻,自然

1、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新奇,严格遵守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的原则,致力于再现生活实况和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2、描写细致真切,善于在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细节中含而不露,不动声色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3、结构严谨,讲究具体、布局和含蓄,结尾巧妙,耐人寻味。。

4、语言洗炼朴素,笔调幽然。善于使用确切而富有表现力的方言俗语。 五、庐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人的问题小说

1、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等。

◆冰心、庐隐比较:

◇冰心是以人生的慰安者的姿态出现的,趋于和谐,趋于人与自然的融合。

◇庐隐是以青年心理宣泄者的姿态出现的,趋于失调,趋于人对社会的“大幻灭“。 ◇冰心在小说中以理制情,其作品是较为正统的“问题小说”。

◇庐隐是烦闷的发泄者,在小说中以情克理,或多或少地偏离了“问题小说”的正轨,并在这种偏离中逐渐增浓了自叙传的倾向。 ◆《海滨故人》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界碑。 ◆《象牙戒指》——庐隐创作的艺术高峰。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成因: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亲、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 (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

◇日记体、书信体、第一人称,都是便于抒写个人痛苦的经历、不幸的遭遇和苦闷彷徨的情绪的表现形式。

(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

◇不注重外部事件的描写,人物形象多雷同,缺乏清晰度和立体感,结构亦较松散。 (5)融合中西的婉约文风

◇抒情风格:清浅直切,又不失隽丽潇洒,缠绵悱恻与慷慨悲歌兼而有之。 ◇成因:

A、婉约词人的影响。

B、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自叙作品的影响。

◆庐隐小说的时代意义:

◇突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篱,呼喊出一个觉醒了的“人之子”的真实心声。 ◇反映了“五四”的时代个性解放思潮的高涨。 2、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具有诗人气质。 ◆第一阶段:1919——1924年 《春雨之夜》、《一叶》、《沉思》。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与“美”。 ◆第二阶段:1925——1927年 如:《号声》、《黄昏》,伤感情调增加,开始踏进现实主义门坎。 ◆第三阶段 :1928——1934年 《山雨》、《银龙集》现实主义趋于成熟 ◆第四阶段:1935——1944年 《春尘》、《华亭鹤》、《双清》。仍以现实主义为基调,逐渐渗进新的象征成份。 3、许地山(1893——1941)

?早期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其传奇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竭力推动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靠扰。 ?1934年创作的《 春桃》是他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标志。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悲观的一面,也有坚韧和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多都能坚韧地承受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种烦恼。 ?《缀网劳蛛》主人公尚洁的人生哲学代表了许的哲学:“我象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

?前期的作品既有批判封建主义的积极因素,又有受宗教观念制约的消极因素。这种复杂性,与许受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影响,同时也有投身过“五四”运动的经历有关。如:《命命鸟》。 ◆特色

(1)多数都以东南亚风物为背景,荡漾着异域之情趣。 (2)取材奇特,情节曲折,富于想象。

(3) 注重以情感人,但又追求含蓄隽永,常以新颍的象征或隐喻来表达某种哲理。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它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鲁迅是开创此范型的先行者。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刊。 ?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二、乡土小说产生的因素 1.从新文学发展的背景看。 2.从乡土文学理论的倡导看。 3.从作家的队伍组成看。 4.从艺术经验的积累看。

三、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悲剧主题的意蕴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法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 ?台静农《烛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