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南宫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d4c0e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7

南宫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20)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强南宫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把南宫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增进市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2条 本规划是对南宫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规划的深化和完善,作为南宫市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3条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建设部令第146号)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细则》 (建设部令,1995)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暂行建设部[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 (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5号)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2002)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设部,建城[2000]106号)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建设部,城建[2001]192号)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 1999年 《河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河北省园林城市标准》

《南宫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南宫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南宫市生态建设规划(2006-2020)》 第4条 规划范围与期限

根据南宫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南宫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市区两个层次。

本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规划分为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08-2020年。 第5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园林城市为目标,体现“城市大园林”思想,构建人与自然共存的宜居城市。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功能,做到生态优先。深化“以人为本”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工作、游憩等多方面要求。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地域特色。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第6条 规划的原则

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地生态功能,将城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内部。

系统性原则: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合理布局,均衡分布,完善结构和布局,使之有机结合,充满活力。

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注意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

地域性原则:充分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城市位置、气候等外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可操作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规划成果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之一,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7条 南宫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把南宫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力求使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合理、体系完善、质量优良、和谐宜居。 具体表现在:

1. 充分考虑到南宫市在河北省、邢台市地位。把南宫市绿地系统纳入河北省、邢台市的范畴,从区域和城市大环境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建设完善的城市生态绿地体系。

2. 根据南宫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布设风景区、各类公园,建设有特色的河流绿地,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 3. 在市城区绿地系统的构架之下,建设完善的城市绿道网络系统。加强各类绿带、蓝带的连通性,建设丰富多样的绿地。 4. 确保市民户外500米半径内有一块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1000米半径内有一块20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1500米半径内有一块10公顷以上的公园绿地;形成花园式、复合式、立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和环境氛围。

5. 做好市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工作,保护古树名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价值的街区,加强城市绿地的文化内涵。 第8条 规划指标

中心城区:到2010年,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和8.44平方米;到2020年上述指标分别达到36.0%和9.2平方米。

南宫市中心城区绿地规划指标统计见附表1。

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第9条 南宫市市域景观风貌的基本要素有:农田、林地、河网、湿地等。

第10条 南宫市地表水主要有三大河流:西沙河、索泸河及清凉江,此外,境内有清西干渠通过,这些河流构成了南宫市绿化结构主体。

第11条 南宫市还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人文资源,文物资源星罗棋布,人文古迹遍布全市,自然风光优美怡人,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

第12条 根据南宫市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依据尊重自然的原则,在市域形成“农田铺底,绿环绕城,绿带贯穿,绿核散布”的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农田铺底是指市域范围内的广大农田,包括垂杨、段芦头、紫冢、明化、大屯、南便、苏村、大村等乡镇,该区域多为平原,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业、林业用地,形成了对市域及城区生态起到决定作用的绿色基底。该区域绿地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保护,严禁乱砍滥伐、侵占农田等行为,加强育林和人工培育,提高森林覆盖率。

绿环绕城,是指市区周边的农田。围绕城区形成的绿色包围圈,将郊区大面积绿化向城市渗透,为城市输入新鲜的空气和能量,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影响。

绿带贯穿是指横穿市域的西沙河、索泸河和清凉江和围绕市区的清西干渠建设自然生态保护绿带。作为体现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河流生态环境建设是所有城市绿地建设的重点。规划在西沙河两岸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区,西清干渠、索泸河和清凉江在农业生产区域绿地保护带不低于200米,用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绿地保护带内为禁建区,以城市绿地、自然风景、农田、生态旅游为其基本途径。在城市建设区之外的群英湖水库规划大片的水源保护区,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进行保护,实现绿色廊道的连续贯通。

绿核散布是指在城区之外,市域绿地建设应重点建设几个旅游景点、水源保护地、郊野公园等,形成散布在市域广大土地上的绿色核心,为城市和周边地区提供风景旅游资源,并提高城

市的大环境质量。在绿核位置应采取严格封禁措施,局部采取人工促进措施森林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同时应改善林分结构,优化物种配置,采取接近自然的设计思路,达到绿化美化效果。

第13条 市域的主要绿化核心包括:西沙河自然风景区、群英湖水库风景区、索泸河采摘公园等。

第四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第14条 规划结合南宫市区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周边水优势,统筹安排,实施外围大环境绿地建设,不仅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同时在形成特有的景观特征和城市游憩体系方面至关重要。

第15条 规划在城市外围生态保护区域内,从全局出发,依据不同类别不同功能的绿化用地,确定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结构为:“一面、一网、一环、两轴、十园”。

“一面”是指城市周围的农田。通过这个面为城市不断输入新鲜的空气和能量,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影响。

“一网”是指由普彤街、北纬街、东进街、青年街、学苑路、腾飞路、冀南路、东外环路等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等相互交织而成的、联系城市内外环境、沟通“面、环、网、轴、园”等绿地网状廊道,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骨架。

“一环”是指沿中心城区外围道路及河流形成的环状绿带。该环不仅是控制城市无序发展的带状绿地,而是沟通城市内外环境的主要载体。

“两轴”是指贯穿城市东部的清西干渠河道景观轴线,两侧规划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地,另一轴线是位于南宫市西南角上的 “人”字型河道景观轴线。局部放大可做游园绿地。

“十园”指在城市每个组团都布置一至两个小型公园,形成十个绿色心脏,对各组团城市面貌起到画龙点睛的控制作用。十个绿心分别是:儿童公园、文化公园、植物园、凤凰公园、烈士陵园、森林公园、人民公园、两个居住区公园和一个区级公园。

第五章 中心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第16条 城市公园规划从市民的使用需求出发,按照均布性、合理性、多样性和生态性原则,进行公园绿地体系的规划。公园绿地的建设应充分结合和利用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现状情况,突出南宫市的地方文化特色,应积极发展生态型公园,建设节约型绿地。

第17条 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规划指标:

近期:规划2010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为109.75公顷; 远期: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为184.12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