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产业现状实证研究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绍兴市产业现状实证研究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145d2628ea81c759f57881

绍兴市产业现状实证研究

一、绍兴市经济发展概况 1.1 总量与特点

绍兴市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40.48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万元,超过4000美元。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实现利税248.42亿元,增长17.1%,其中利润总额159.33亿元,增长16.4%。列入全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16.97分,比上年增加0.88分,居全省第3位。200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1亿元,均为“九五”期末的3.1倍。金融系统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65亿元和138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209亿元和923亿元。国家统计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05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信息发布会,正式公布对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后的排位榜单,在各项综合指标的测评中,绍兴名列全国第41位,比上年提前一位,列杭州、宁波之后,居我省9个入围城市的第3位。

绍兴经济的特点与省内大多经济发达县市区高度相似,民营当家、制造业为主、市场带动、块状分布。

民营当家。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民营企业在全市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达到95%以上,上缴税金占到85%以上,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中制造业所占比重达到98.4%,其中,大纺织业(包括服装及化学纤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总产值中全部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6%、7.5%、14.4%,占三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比重68.5%。较之省内其他地区,绍兴民营经济具有起点较高,规模较大的优势(如中国民企50强中,绍兴占有8强。浙江民企100强中,绍兴占有36强)。

制造业为主体。2005年绍兴市第二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7个百分点,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内部又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第二产业增加值的94%。(同时,绍兴还是一个建筑大市,建筑业本课题不作分析)。绍兴市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当高,以纺织为代表的前十大制造业的增加值就占整个制造业的84%,纺织业又是其中集中度最高的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纺织业+化纤业+服装业的总值为1561.35亿元,占制造业的51%。绍兴的纺织业在全国独树一帜,不仅是绍兴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市场带动。小商品、大市场是浙江经济的一个独特现象,绍兴市尤为突出。现在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64家,2005年成交额达980亿元。

块状分布。块状经济,按照浙江省政研室的划分标准,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区块称为块状经济,也可称为区域特色产业或特色经济。目前全市有较具规模的特色块状经济38块,其经济规模超过了全市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1.2规模与分布(2005年)

规模:100亿以上: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八大产业比重占据全市制造业的78%,其中纺织业一业独大特征十分明显;

50以上-99亿以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金属制品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比重为13%;

10亿以上49亿以下: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及食品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近8%。

分布:资料表明,全市单个产业产值规模达100亿以上的有七个区块,市区、诸暨、绍兴县的纺织、市区和绍兴县的化学纤维制造业、新昌和上虞各为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如果从各产业的单个具体门类来划定,则绍兴五县市区共有六个超百亿的产业门类,均为纺织相关产业,绍兴县独占五个,分别为棉、化纤纺织加工、棉、化纤印染精加工、绢纺

和丝织加工、丝印染精加工、涤纶纤维制造。诸暨市的纺织产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总量超过百亿,但就其中某一具体的门类却未有达到百亿的(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上虞的化学及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总量达1197281万元,其中染料制造为809082万元,占78%。

二、绍兴市支柱产业及其区域分布

2.1 绍兴市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一般具备以下一些特征: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大,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效应,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若干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的生命周期来看,支柱产业应当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这样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稳定的经济效益。

根据上述各种对支柱产业概念的界定,我们从产值、增加值、税利、就业四个方面对绍兴市制造业29个大类进行梳理,排名前10位的产业分别为:

表1 2005年绍兴制造业前十位

序号 1 产业 纺织业 产值比重(%) 36.18 增加值比重(%) 36.19 利税比重(%) 31.45 就业比重(%) 42.05 2 3 4 化学纤维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7 7.79 5.86 10.07 6.63 5.24 11.17 8.78 5.42 11.11 8.97 4.62 5 5.13 5.18 4.9 3.39 6 4.7 5.1 4.8 3.24 7 4.61 4.38 4.4 2.8 8 3.92 3.84 4.31 2.61 9 3.08 3.72 3.63 2.37 1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98 83.95 3.15 83.5 3.48 82.34 1.58 82.74 合计 注: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

2.2绍兴市支柱产业的区域分布(附地图)

一个地区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与各地地理环境、产业基础、传统习惯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绍兴市支柱产业在各大行政区划之间的分布既有交叉又有所侧重。

2.2.1纺织产业

从大纺织的角度看,纺织产业链包括纺织业、服装鞋帽业、化纤业和纺织机械业四大板块。这里把纺织机械生产放到专用设备制造业来分析。

纺织业是整个绍兴的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特点是:(1)产业门类齐全,几乎涵盖行业所有产品。(2)比重大。纺织、服装鞋帽、化纤占制造业的半壁江山,2005年的产值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50.58%,增加值比重占46.53%,利税比重占40.56%,就业比重占57.78。(3)分布广,但集中度高。遍布六个县市区,无一遗漏,最集中的区域为市区、绍兴县、诸暨和嵊州四县市,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支柱性产业,按产值占所在地制造业比重计算,市区为65.86%,嵊州为50.63%,诸暨为31.47%,纺织产业比重占制造业比重最大的为绍兴县,占绍兴县制造业总量的73.87%。(4)各有侧重,绍兴县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相对最完整;市场销量最大;设备最先进;诸暨市以袜业、衬衫、贡缎、制鞋是其最具特色的产业,嵊州市领带、绢丝针织服装为主。上虞市纺织品以涤纶丝、提花布、地毯、服装、劳保纺织用品为主;新昌特色是毛纺业较发达。

总体来看,绍兴的纺织业的区域优势较明显:一是集群优势。绍兴纺织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以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为中心,约25公里为半径的纺织产业集群区,年产值在1000亿元左右,是国内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它既有围绕专业市场形成的区域特色经济的规模优势和分工优势,又有技术趋于成熟的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与发达国家和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具有低成本优势,与国内中西部地区相比,具有技术、质量和销售渠道的优势。绍兴县庞大的产业集群筑就了绍兴县在全国的地位。目前纺织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地方生产系统进一步深化,在各个加工制造环节均形成相当的竞争优势。不仅聚酯和涤纶长丝产品保持全国最大的产业规模,而且聚酯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化纤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