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中学百年校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靖西中学百年校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1e8f61f8c75fbfc77db297

靖西县靖西中学是由靖西高中和宾山初中合并而成。而宾山初中的前身是靖西县国民中学。自1936年起靖西中学定为省立之后,本县即成为桂西南各县的文化教育中心,各县来校就读者日益增多,但每年招生名额有限,不能满足高小毕业生的升学要求。1944年地方人士建议创立靖西县国民中学,专门招收本县高小毕业生,培养本县基层干部人才和小学师资。建校筹备委员会推荐邝其焜为校长,负责建校的具体事宜,选定宾山为校址。国民中学第一届招收初中新生两个班,师资训练班一个班,于1944年3月29日开学。以后每年夏季招收初中新生两个班,春季招收初中和师训各一个班。到1946年止,在校学生有初中9个班,师训班3个班。当时校舍虽然简陋,设备不全,但学生感到入学读书机会来之不易,都能发奋读书,刻苦钻研,陆续毕业后成为我县基层干部和小学教师骨干力量。1947年,校长邝其焜按服务年资,定期休假,教务主任凌焕衡也随同离职。此后的两年间连续更换续更换了梁禧、梁培庸、吴个钝、李春树四位校长。1948年,由于教育经费紧缺,靖西县各中小学均陷于奄奄一息状态。四年制的县立国民中学改为三年制的初级中学之后也只能勉强维持上课。时任校长为李春树。

1950年初,靖西和平解放之后成立军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派当时任文教接管股副股长的凌焕稀到县中任校长。原校长李春树因

参加起义只能留任副校长并被政府派下乡参加征粮工作,回来后李氏请调回原籍平南县,副校长则由凌树樾担任。1954年县委派党员钟秀勋到校任第一校长。1955年县又派兰江任副校长。1955年钟秀勋调离,兰江任第一副校长。1957年底,仇之同志由省直单位下入到靖西县工作,被委任为靖西初级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58年仇之同志调到靖西高中任校长,校务工作由兰江同志主持。

解放初期,县财政仍很困难,所以学校教师和机关干勤人员只能实行供给制,每人每天供应大米1市斤,菜金3百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3角),油盐各3钱。但在全国革命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对这些暂时困难,学校教职工毫无怨言,对前途充满信心。全校师生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当时县中校舍除一小间图书馆及一座女生宿舍(后均拆掉)为砖瓦平房外,其他如办公室、教室、宿舍、厨房、厕所等都是破旧歪斜的泥巴茅房。直到1957年之后,地方财政有好转,政府拨出教育经费,学校才陆续修建砖瓦平房。到1957年,容纳24班的教室、宿舍、大礼堂、图书馆、卫生室、厨房、餐厅、厕所全部建成使用,改变了办学条件。

1956年,由于教育形势的发展,县在安德、荣劳、岳圩、果仙、龙邦等地开办了初中。为此,县初级中学改称宾山初中。

八、两校合并后的靖西靖西中学(1961— )

靖西高中与宾山初中两校合并为靖西中学之后,由仇之同志任校长,林洪同志任副校长,黄信国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12月黄信国同志调走后,由仇之同志兼任党支部书记。1964年仇之同志调回自治区,由田晓夫同志接任校长兼支部书记,由岑丕琗同志任副校长

两校合并之后,①学校认真贯彻全日制中学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从学校内部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全面加强教学工作,迅速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正确理解以?教学为主?,树立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学校中其他工作的关系,全面安排学校各项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学额;大力加强?双基?教学,大力改进教学方法;面向中下层,培养优等生,扩大优秀面,缩小后进面;在教学工作中,要赶校内的优秀教师的水平,赶自治区先进教师、先进经验的水平,以至全国的先进水平。②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提高思想觉悟;深入开展学习解放军、学大庆工作的经验,做好人的工作;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自由主义的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③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外地教师使他们安心山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进修,培养教学骨干。④加强生产劳动和为农业服务的教育,其目的是养

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观点,向工农群众学习,克服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观点,同时在劳动中学习生产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领域;健全劳动基地,充分发挥培养人的作用。

这一段时期,是国民经济的暂时困难时期,生活条件艰苦,但是由于学校的工作比较全面、深入,同时加上学校关心群众生活。加强生活管理,所以师生都能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安心工作和学习,所以校风、学风都比较好。老师、学生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艰苦朴实的品质,学习仍然勤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如1961年高中统考成绩,靖西语文科平均分为61.3分,升上高等院校的学生40名,中专158名。1964年,国内的经济形势稍有好转,师生的情绪更为高涨,学雷锋活动在校园内兴起,新人新事层出不穷。1963、1964年的高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后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使师生的觉悟得到了提高。

三年困难时期,招生班数缩减。1962年只招收了3个高中班,1963年只招4个高中班,1964年和1965两年各招了3个高中班。在这几年,由于贯彻调整巩固的方针,那坡、德保县的学生亦到靖中就读高中。三县学生同磋共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亲如一家,精神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