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中学百年校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靖西中学百年校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1e8f61f8c75fbfc77db297

四是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学力量,文化大革命期间,原校骨干教师被下放到乡下各中学,因此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学校积极向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建议,陆续将被下放的教师调回学校工作,充实和稳定了教师队伍。

五是修建教学楼,添置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由于教育形势的发展,原有的平房已不能容纳日益增多的学生,1977年学校开始筹建第一座有18间教室,9间办公室的教学楼,到1980年峻工使用。此外,这几年间,每年增添了不少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仪器、药品和标本。

六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关心教职工生活,为符合政策的教工家属办理农转非手续,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1984年底,时逢政治体制改革,岑丕琗、邓志贤两同志调离。白崇谋同志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新的领导班子组成。主要成员有副校长农立国、方坚,教务主任郑禄祥,教务副主任黄锡进等。

1984年学校恢复靖西中学名称。

这一段时间,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坚决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害的教职工平反昭雪。

二是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几年间就培养和吸收了教师队伍中的一批积极分子入党,陆灵民、李大伟、周炳枢、黄锡进、韦光星、黄荣伟等老师就是在这段时间先后入党的,因而使党支部增加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党的队伍,大大加强了党支部在学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又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学校政治面貌也因此而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是提出?三风?,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了?三风? :校风——砺志、勤奋、朴实、守纪;教风——认真教学,求实创新,爱护学生,为人师表;学风——尊师勤学,多思多问,专心致志,朝气蓬勃。?三风?提出之后,全校师生员工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齐心协力,为创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而奋斗,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质量明显的提高。1985年到1987年,我校每年高考录取人数如下:大专——1985年录取51人,1986年录取46人,1987年录取53人;中专——1985年录取83人,1986年录取51人,1987年录取56人。

四是修建校舍并倡议修建学校围墙。为适应形势发展和改善办学条件,在此期间继续修建新教学楼,1984年峻工使用。1985年到1986年,修建了第一栋有16个单元的教工宿舍楼。1986年底到

1987年修建图书楼。此外,还倡议修建校围,并向社会各界救助,建成围墙200米,为以后学校围墙修建打下基础。

1986年下半年,白崇谋校长调回原籍,由副校长许德义同志主持校务工作并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副校长是曾煌辉、郑禄祥。1988年3月,许德义同志调县教育局工作。许校长任期虽短,但在抓学雷锋、树新风,大力表彰先进,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浓化学校政治风气方面搞得有声有色有成效,使学校的?三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许德义调离后,1988年3月由农劲夫继任副校长,主持校务。8月份农劲夫任校长兼支部书记。1991年底农劲夫专任校长职,支部书记邓志贤担任。

1988年起的这一期间,正值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时高中部每年招生6个班,初中部每年招生2—3班,另招初、高中补习班若干班,全校将近有30个班,学生数保持在1500人—1700人之间,全校教职工一百四十多人。在此形势下,学校以改革总揽全局,大胆开拓,锐意进取,下大力气,花大精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在三、五年内把学校办成地区一流学校的目标而奋斗。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学校加强学校管理的力度,加大教学改革的深度,引进竞争机制,尽可能优化组合,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几年时间内,先后制定了《教职工道德行为规范》、《行政领导工作要求》、《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规定》、《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等十多个规章制度。

2、把政治思想工作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在学生方面,根据中央的德育大纲要求,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各阶段的政治思想和德育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劳动观点、艰苦奋斗、国防意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中继续开展学雷锋、学赖宁、争先创优、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的活动。为使教育形式多样化,学校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开拓视野,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外,还与部队工兵营、武警边防大队挂钩,共建文明单位,开展军训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国防意识。又在学生中建立党章学习小组,办业余团校,建立党团员教师联系、指导学生团支部、少先中队的制度,开展?手拉手?的先进帮后进的活动,等等,通过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