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精品课程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学前心理学精品课程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82658a6529647d2728528c

能力必须从小培养。而孩子的天性喜欢攀比,并常常争得不可开交,令成人头痛。请阅读下列案例,谈谈想法。

妈妈买回一个蛋糕,要两个孩子分。还没切,两个孩子就开始争了: “我要比较大得那块!” “我要比较大得那块!

“上次哥哥要了大的,这次我要大的!” “我比较大,我当然吃大的!” “哥哥让弟弟,书上这么说的。”

眼看兄弟二人,还没吃就要打起来。怎么办呢?妈妈没有调节其矛盾,只是把刀放到哥哥手上,说:“你来切,由你弟弟先挑。”于是,哥哥小心翼翼的尽力把蛋糕切的大小相等,高高兴兴的看着弟弟挑走了其中的一块。

请分析这个案例,说明它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四、心理评论(每题13分,共26分)

1.有人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入园之日起;有人认为“树大自直”,不需教育;有人认为从出生第二天起便晚了一天。请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就“幼儿教育应从何时开始”进行评述。(评述时,务必摆明论点,提供充分的心理学证据,并说明教育举措。)

2.下学期,学前教育专业04级学生要实施分方向培养方案,其中一个方向是双语,3-4岁是幼儿掌握本民族语言语音的关键时期,幼儿在掌握母语的同时是否可以同时学好第二语言?请你根据所学儿童言语发展特点规律,谈谈你的看法。

五、实验应用(15分)

美国的心理科学家曾对幼儿的心理活动生理变化做过研究,其结论是宝宝出生后大脑发育相当快,两岁时的大脑皮质活动程度已基本接近成年人的水准,4岁时甚至达到成年人的两倍,并持续到10岁。因此从出生到10岁是决定儿童智商的关键期,是儿童智力的敏感期、飞跃期,一年的教育效果相当于其它时间八年的教育成效。 请问: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你对关键期、敏感期是怎样理解的?你能列举出幼儿期儿童的动作、语言、感官、读写、社会规范等的敏感期大约在几岁吗?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试卷(C)

一、简单分析(任选4题。如果5题全做,按前4题计分。每题6分,共24分)

1.最近,2岁的小明不管大人忙闲与否,一定坚持自己吃饭,自己系鞋带。可是,孩子动作很慢一次次总做不好,妈妈有时着急就强行打断他,还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结果总是惹得小明大哭一场,妈妈心情也很烦躁。请你帮助小明妈妈解除烦恼。

2.3岁前的孩子常有一个“坏毛病”,无论拿到什么东西,玩一玩,摆弄摆弄之后,马上放到嘴里去。你认为这是孩子的“坏毛病”吗?教育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3.幼儿画人时,常常不画人的鼻子、耳朵,只画上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有一排大大的扣子或一个大肚脐。画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把蝴蝶画得有三个小朋友那么大。孩子为什么这样画呢?试分析之。

4.小班的课堂上,老师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玩手绢,老师说:“某 某,把你的手绢收起来。”结果原先不玩手绢的小孩也玩起了手绢。一会儿,一个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也马上提出要上厕所。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结果孩子一下全跑光了。老师就纳闷: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5.幼儿园中班幼儿常常发生“告状”行为。请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二、综合分析(任选2题。如果3题全做,按前2题计分。每题10分,共20分)

1.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4岁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一年了。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孩子,有时甚至是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孩子已变的十分沉没、自卑。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却不知如何是好。 ①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分析。 ②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2.京京在学习“3+5=?”这道题时,又像以前那样伸出两只小手,掰弄着手指,边数边算,班上老师看见后,立即对他说:“京京,快放好你的小手,你要用自己的小脑袋算题”。请根据幼儿思维特点规律,对本案例中京京和老师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

3.保护好幼儿的视力是幼儿园老师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近些年幼儿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年龄有日趋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分析: (1)导致幼儿近视的原因? (2)如何鉴定? (3)如何预防?

三、案例分析题(15分)

2岁半的健健已经是第三次来幼儿园了;这次仍然是奶奶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到张老师手中,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健健没有边哭边拉住奶奶的手不放,但当奶奶的背影渐渐远去的时候,却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小王老师轻轻抱起健健??可是奶奶却又返回来了,她实在不忍心听到孙女哭泣,结果孩子抱住奶奶不肯再下来,小王老师很无奈。请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帮助健健顺利入园。

四、心理评论(每题13分,共26分)

1.天天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爸爸妈妈虽然文化不高,但也勤劳聪明。涓涓则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两人同时进了一所较好的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学习、游戏中,两个孩子都表现的很出色。但幼儿园的老师总认为涓涓将来会比天天更有出息。 你认为这种想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小明3岁了,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总是拿起插塑就开始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明父母认为这样不好,就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做,可小明常常做不到。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得分 评卷人

五、实验应用(15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随机挑选的儿童分为A、B两组。A组儿童观看一段有暴力倾向的打斗片;B组儿童什么也不做。然后把两组儿童分别带到两个有橡皮人、玩具的房间里,观察他们的表现。结果发现,A组儿童到房间里后,破坏玩具,踢打橡皮人,有的甚至互相打架,表现出与电视中的人物相似的暴力行为。而B组儿童则大多数无此表现。请运用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在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心理学》试卷(D卷)

一、简单分析(任选4题。如果5题全做,按前4题计分。每题6分,共24分) 1.有个3岁的孩子看到大人种葵花籽,知道了“种豆得豆,种葵花得葵花”的道 理,于是自己抓了几颗最爱吃的糖来种,希望长出几颗结满糖果的“糖树来”。 试分析这一心理表现。

2.下面是成人与孩子的对话:成人:“天为什么黑了?”孩子:“因为我要睡觉了。”试分析说明这个孩子思维的类型及特点。

3. 2岁多的孩子有时不愿听从成人的吩咐,有时不让做的,他偏要做,他经常会一扭身子,大声说不,表示不采纳成人的建议。成人就纳闷: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4. 科学课上,一小男孩举手要上厕所,其他孩子也一个跟着一个学,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结果孩子们一下子全跑光了。请简单分析这种现象。

5. 老师给小班的小朋友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问孩子们:孔融为什么把大梨让给别人吃?不少孩子回答:因为它小,吃不完的。请你对孩子的反应作简单分析。

二、综合分析(任选2题。如果3题全做,按前2题计分。每题10分,共20分)

1.儿童喜欢模仿成人做事。看见地上有菜叶,就会拿起扫帚扫地,结果扫的满屋子都是菜叶。吃完饭,看见妈妈收拾碗筷,赶快跑去帮忙,“妈妈,我!”话音未落,碗掉下摔碎了。真是越帮越忙。对此,我们应怎么办呢? 2.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红帽”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狼”和“红帽”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3.有人对儿童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成分进行了归纳,写出一公式:游戏=想象+直接兴趣+动作+言语+愉快的情绪。你对这个公式是怎样理解的?请分析说明。

三、案例分析(15分)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

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四、心理评论:(每题13分,共26分)

1.小明3岁了,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总是拿起插塑就开始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小明父母认为这样不好,就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做,可小明常常做不到。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某幼儿园来了一位实习教师,她的任务是小班的音乐课和中班的绘画课。她初步计划第一堂音乐课以自己的示范表演为主,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绘画课主要让孩子们画太阳,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虽然她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跑出去,不理会她的要求,使这位实习教师非常沮丧。 试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你觉得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五、实验应用:(15分)

美国心理学家琳达?卡姆拉斯通过实验和调查得出结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要比美国儿童分别高出92℅、13℅和138℅。

由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试分析说明儿童情绪情感对儿童认知活动、个性形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