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讲解词(简单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讲解词(简单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b62130b90d6c85ec3ac6ac

梅园新村纪念馆讲解词

庭院和陈列馆

欢迎各位来我馆参观,我先把纪念馆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我馆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我馆供观众瞻仰和参观的内容是:周恩来的全身铜像、国共南京谈判的史料陈列馆和中共代表团办公原址的复原陈列。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十个月和平谈判,历史上称为南京谈判,我们纪念馆主要纪念的是这段历史。

这里是1990年1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庭院中央矗立着一尊周恩来的全身铜像,高3米2,重900公斤,是以当年周恩来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塑造,体现了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风度,铜像下没有基座是一段红色大理石铺成的路,象征着周恩来一生所走过的是革命的红色道路。铜像后面是一座高大的拱门,是以梅园新村30号的大门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构造的,拱门上方一组黑色铁花拱圈门头线的图案,使大家感觉到这仍是现实生活中一扇普通的大门,仿佛周恩来正迈步向我们走来,象征着周恩来一生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铜像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请大家进入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继续参观。

走进大厅,迎面看到的这座汉白玉浮雕上主要雕刻的就是中共代表团的七位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的形象。请大家从下往上依次看,第一位是周恩来,后面依次是邓颖超、董必武、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和李维汉。上面那位女同志是中共中央南京局组织部部长钱瑛,旁边是当年协助周恩来工作的廖承志,后面三位是代表性人物,他们代表了当时在梅园新村工作过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形象。他们的排列是呈一个反“S”字形,一方面象征着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艰难曲折,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革命事业将源源不断,后继有人。另外,在人物的身边还有一些风和云的描绘,象征着他们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好,浮雕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请大家继续参观史料陈列部分。

第一部分“梅园风云”,主要以国共南京谈判的史料展示为主。

国共南京谈判首先是由重庆开始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多次举行单独会谈。经过了四十三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46年1月10日,由美方代表马歇尔、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中共代表周恩来组成的三人会议小组在重庆签署了《停战协定》;当天下午,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决议;2月25日,军事三人小组签署了《整军方案》。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5月3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也由重庆迁到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请看梅园新村及周边环境场景复原模型。

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之后首先解决的是制止中原内战的宣化店谈判。当时,国民党军队正以30万兵力将中原部队6万多人层层包围在宣化店一带,中原内战一触即发。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5月5日,军事三人小组前往宣化店实地视察。5月10日军事三人小组在汉口签订了停止中原内战的《汉口协定》,使全面内战的爆发推迟了45天。与此同时,东北的形势也十分严峻。6月6日,国共双方发表了《休战公报》。6月7日,周恩来、陆定一为休战谈判问题,飞返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可是休战谈判尚未结束,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就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爆发了全面内战,当时我中原将士兵分三路全部突出重围。7月18日周恩来在上海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国民党政府不断

1

扩大内战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黄河归故”斗争。1946年7月18日,周恩来在上海与联总、行总的代表就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和救济问题进行谈判。第二天周恩来与联总、行总的代表亲赴花园口实地视察。从花园口回到上海商谈,最终取得了堵口复堤工程延至9月进行的协议,安全转移了黄河故道两岸的解放区军民。同时,通过谈判还争取到了救济物资运往解放区。

同年7月,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驻华大使,来华协助马歇尔调处中国内战。在马、司调解期间,他们曾8次登上庐山与蒋介石单独会谈。可是由于蒋介石仍然坚持无理要求,致使马司调解失败。当时的一些民主人士、民主党派组成的第三方面人士竭力在两党之间奔走、调解,希望恢复和谈。在第三方面代表的参与下,国共双方在上海进行了非正式的商谈,后来商谈又由上海移往南京进行,最终调解宣告失败。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辆黑色别克小轿车就是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乘坐过的。当年常利用这辆小轿车护送一些民主人士和地下党员到达安全的地方,在国共谈判期间从未发生任何事故。 中共代表团在国共谈判期间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这是中共中央南京局在重庆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在上海出版的《群众》周刊和《联合晚报》、在南京编印的新华社通讯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1946年6月23日,上海和平请愿代表团赴南京和平请愿。当代表们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围攻和毒打,制造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下关惨案”发生后,周恩来于深夜两点到医院探望受伤代表,并于第二天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请大家上楼继续参观。

就在“下关惨案”发生不到半个月,1946年7月11日、15日,国民党特务先后在云南昆明暗杀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和闻一多两位先生,为此周恩来亲手写下了一封悼词,由邓颖超代表周恩来在李闻两位先生追悼会上宣读。

这位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在上海友人家中不幸病逝,周恩来在给中共中央达电报时提出:对进步朋友我们应在政治、生活上给予多加关照。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召开了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国民大会的召开就预示着国共和谈面临破裂。第二天,周恩来就在梅园新村17号的大饭厅举行了最后一次告别性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就国民党单独召开国大发表了严正申明。由于和平的大门己被国民党一手关闭,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提前返回延安,由董必武继续留守负责。

1947年2月27日、28日,国民党当局发出公告,限令中共代表团在一定的期限内全部撤回延安,国共谈判最终破裂。3月7日,董必武率代表团工作人员分乘美国四架专机全部撤返延安。董必武在机场向送行的朋友说:“再见之期,当不在远”(意思是我们很快就会回来)。 国共南京谈判的大致经过就给大家介绍完了,请看第二部分——“梅园风范”,主要以革命文物的展示为主。这是周恩来穿过的皮大衣、使用过的皮箱;这是代表团在国民党备案的公开的BC—610型大电台;为了保证与延安联系不中断,在电讯室的壁橱间藏了一台秘密的小电台;这里陈列着22张集体户口卡和87张个人户口卡,户主都是周恩来,卡上贴有本人照片及职务和到达南京的时间等内容。现如今,这些户口卡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是国民党监视中共代表团的历史见证。

这是一张中央银行发行的五百元的法币,上面有周恩来的签名。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这是一只民国初年烧制的仿明花瓶,是当年周恩来离开南京返回延安前,将这只绘有八仙过海图案的花瓶赠送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先生的一件礼物。现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2

这是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将军赠送给周恩来的一只手提式公文包,皮包上有烫金英文:“马歇尔将军赠周恩来将军”。 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经常使用,现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这是一本1943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印刷的《总理遗教全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赠送给董必武的一件礼物。

这条被面是中共代表团妇女组的胡南于1946年12月送给周恩来的警卫副官成元功的纪念物,现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这块红绸是当年在代表团《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工作的鲁明、林冈结为革命伴侣的纪念物,是1986年从原外交部副部级大使鲁明那里征集,现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红绸上“天作之合”四个大字是董必武题写的,代表团的领导和同志们也都在红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表达对两位新人的祝愿。 这件西服是1940年因工作需要,党组织给周恩来订做的。在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常穿着这套西服外出谈判或接见客人,平时非常爱惜,批阅文件时总要戴上护袖,惟恐磨损。

这座小铜钟是一位没留下姓名的女共产党员送给董必武的,董老十分珍爱它,从谈判期间一直使用到建国后。

这只铜墨盒是叶剑英、李克农、徐冰三人在董必武六十岁寿辰时特地为他定做的,托人专程从北平带到南京梅园新村。谈判期间董老一直使用着。

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介绍完了,请随我继续参观中共代表团三处办公原址。

梅园新村30号

这里是梅园新村30号,是当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办公居住的地方。当年,梅园新村30号和17号是国民党政府指定中共代表团居住的,因此,在中共代表团没有到达南京前,国民党政府就已经在这所房子的周围布置多特务监视站。距离梅园新村30号最近的就是梅园新村31号特务监视站,他们利用这两扇窗户偷看、偷听代表团的活动情况。不仅如此,国民党政府还派遣许多化了妆的流动特务,有的化装成算命先生,有的化装成皮匠、卖报的、拉黄包车的,跟踪和盯梢来访的民主人士、新闻记者,妄图切断我代表团的活动情况。中共代表团于1946年5月3日到达南京梅园新村,工作人员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将30号的院墙齐砖印那里加高了近原来的一倍,又在对面原先是平房的传达室上加盖了一层小阁楼,这样我们不仅挡住了部分监视视线,而且我们做保卫的同志,也可以在小阁楼的临街窗口观察到街口巷尾的特务们活动情况。

中共代表团是1947年3月离开南京的,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是整个办公原址仍然保持当年的原样。门前是两棵竖直向上的柏树。这棵是垂丝海棠,围墙边的是四棵石榴树,东边的是腊梅树等等,这里的一草—木都是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亲自培土、浇水、栽种的。

请看这是一幢典雅的欧美式建筑,上面两间低矮的小阁楼是中共代表团的机要科和秘书科,楼下分别有会客室、小餐室,周恩来、邓颖超的办公室、卧室等。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

请继续参观梅园新村35号。

梅园新村35号

这里是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廖承志、钱瑛、李维汉等四位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原先的大门与隔壁的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为了安全起见,工作人员就堵上了大门,在东边开了这扇小门与30号院内相通,又加盖两幢白色的小平房,主要是挡住31号上下监视窗口,同时也解决了住

3

房困难。

35号楼上分别住着钱瑛、李维汉同志。楼下有廖承志夫妇的办公室兼卧室、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等。最后一间小房间是卧室,只有8平方米,里面却居住着董必武夫妇、三个孩子一家五口人。

请继续参观梅园新村17号。

梅园新村17号

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的办事机构驻地。左边的简易二层楼是中共代表团达到后自己加盖的,楼上是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是一个大饭厅,周恩来经常在大饭厅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

17号分别设有新闻组、妇女组、党派组、军事组、电讯室、新华通讯社南京分社的新闻抄报室、外事组办公室等等。

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全部情况给大家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宣教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