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区域经济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ceec1b2af90242a895e5f2

姓 名 学 号

赵白舸 11108191002 成 绩 评卷人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考 试 试 卷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课程名称 区域发展规划 完成时间 2013.01 专业年级 2011级 农村与区域发展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赵白舸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应积极发挥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因为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所,中部其他省份都与湖北有着一定的差距,湖北正处在中部地区的中间地带,湖北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中部各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湖北承担着促使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重大使命。但是,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在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严峻的一点体现在湖北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上。省会城市武汉一枝独秀,发展迅速,而其他二级城市如黄冈、十堰、荆州等城市却发展缓慢,与省会武汉的差距越拉越大,形势严峻,在新时期、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湖北省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湖北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与否关系到整个湖北的社会繁荣、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湖北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中部省份而言,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湖北省;区域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全省有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1个林区(全国唯一的林区——神农架林区),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宜昌、襄阳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一、湖北科学发展的优势

(一)交通和区位优势

湖北作为九省通衢,地处中国的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中央,交通资源丰富,以京广、京珠、京九为轴的南北交通网、联通沪蓉的东西交通网、长江流域河道航运网贯穿省域。在一个时期,由于国家开发重心在沿海和周边地区,湖北的交通优势缺乏足够的经济势能支撑,难以转化为经济区位优势。当前,中部崛起的加速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特别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整合,为湖北区域优势的发挥,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整合已进入快速推进时期,为湖北发挥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区位优势,促使湖北成为中部地区的高级区位要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业优势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优势始终存在,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家没有进入工农互动、以工促农的阶段,而是处在工业吸取农业、城市吸取乡村的阶段,湖北的农业优势难以充分实现。当前,伴随国家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特别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应安全问题的凸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进入了一个旺盛的增长时期,再加上国家出台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湖北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产业优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湖北一直是国家的投资重心。中央在建国初期确定的一个重大部署,就是把湖北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工业基地。多年来,湖北形成的产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非常扎实。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总体上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相对于轻工产品而言较小,加上湖北在一个时期中缺乏充足财力进行重大装备工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重化工业的产业优势在过去30年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当前,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加速推进阶段,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迅速提升,进入了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时期,对重工业产品,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产品需求量开始迅速提升,这种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为湖北发挥大工业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科教优势

湖北科教资源密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在全国一直处于先进水平。但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加上科技成果类型与经济发展不够匹配、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够顺畅,致使科技成果的转换缺乏基础。教育优势和科技优势难以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70%的科研成果是在外地转化的。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加上湖北自身的产业基础不断充实,企业科技需求进入旺盛期,这为湖北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文化优势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非常雄厚的文化资源。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文化需求也进入快速扩张时期,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湖北发挥文化和生态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影响湖北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禀赋弱

湖北总人口居全国第9位,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94%,土地面积比较短缺,人口较大。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14位,人均矿产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17位,在全国处于第二方阵,各项资源紧缺,尤其是能源型矿产资源自给率低,缺煤少油乏气。由于产业结构偏重,技术改造滞后,资源利用率低,单位能源产出率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此外,由于湖北地处我国自然地理第二阶梯,海拔100米以下的国土面积占40%,地势低洼、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生产易受洪涝灾害影响。

(二)产业结构偏重

上世纪80年代,湖北一度建设了比较完整的轻工工业体系,但进入90年代,由于沿海产品的冲击和自身竞争力的缺陷,轻工业体系逐渐衰落,目前湖北经济增长仍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推动为主。从产业结构现状来看,第二产业一直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1978—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1%、44.8%和40.1%,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0.8%。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三)产业体系不够成龙配套

建国以来,湖北是国家实施工业化的重要战略基地。“一五”时期,中央设想把武汉建成以冶金、机械和纺织为主的南方工业基地,实现钢铁要过江的全国重工业战略布局转移,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7项落在武汉。三线建设时期,湖北形成了以“一米七轧机、二汽、三三0工程”为龙头的工业结构。“三五”到“五五”期间,湖北投资规模分别占全国各省区的第二、第三和第一位。但是,由于能源短缺,这种产业体系缺乏能源配套,由于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缺乏产业配套;技术创新不够匹配,缺乏技术配套;管理没有充分转型,缺乏管理配套。

(四)发展模式呈现无机化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上武汉市与周边八市缺乏有机互动。企业间缺乏有机的产业关联。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断层进一步凸现,高新科技产业单兵突进,而大多数传统工业产业升级滞缓,形成产业发展链条上的断层。农产品加工转化不够,部分县域经济和地方资源关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