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基础知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气体放电基础知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4e3c42558f5f61fb73666ee

(3)电压继续升高,电流脉冲幅值不变,但频率增高,脉冲更密集,甚至前后交叠,平均电流不断加大(极性不同时,脉冲波形有些不同,同一电压下的频率也不同)。

(4)电压继续升高到一定程度(与极性有关),高频脉冲突然消失,转入持续电晕阶段。

(5)电压再进一步增加,临近击穿时出现刷状放电,这时又出现不规则的强烈电流脉冲,这种现象在正极性下更为明显。(6)最后发生击穿。

2、脉冲现象的解释

利用空间电荷的影响解释电晕起始阶段的电流脉冲现象。

以负极性为例

(1)电压很低时,针尖附近电子崩的形成带有偶然性,且电离很

弱,所以电流没有规律性,平均值也极小。

(2)随着电压提高,电离逐渐加强。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向针尖运动,不断在电极上发生中和而失去电荷,同时在紧贴针尖附近形成了正空间电荷。

(3)电离产生的电子向外运动,由于电场衰减很快,所以速度变慢,大多形成了负离子。电子形成为负离子后,速度又显著下降,从而在针尖外围积聚起了显著的负空间电荷。

(4)负空间电荷积聚到一定数量后,严重削弱针尖附近电场,使电离停止。

(5)电离停止后,负离子继续向外流散(正离子也不断消失于电极),于是针尖附近场强重又增强。当场强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电离又重新爆发。

(6)上述过程不断重复,造成了放电的脉冲现象。

(7)电压增高,负离子能更快地向外流散,因此针尖附近电场更迅速地得到恢复,因而脉冲频率上升。

(8)电压甚高时,电子迅速向外运动,要在离针尖更远的地方才能成为负离子,故不能形成足以使电离中止的密集的负空间电荷,于是脉冲现象消失,电晕转入持续阶段。

(9)间隙击穿前,电压很高引起刷状放电,不断形成强烈的流注,因而造成了强烈的电流脉冲。由于流注的形成带有统计性,所以电流脉冲没有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