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0e604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7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江苏省邗江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合本校“道德课堂”课题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读、思、议、论”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同时,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拟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改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作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2009年5月通过中期评估。本课题组立足于信息技术环境与创新,结合我校“道德课堂”的深入研究,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基本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江苏省邗江中学“读、思、议、论”的“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创新思维,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目前尽管也有学校积极投入这种探索,但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

近几年来,我校在宽带网、校园网、多媒体机房、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同时,积极建设学生资源室,以网络为依托,拓展学生学习资源,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攘。

(一)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明确了向课堂要效益的思路。九五、

1

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主体性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经过连续十年的研究,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读、思、议、论”教学模式。

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即为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势必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去挖掘探寻新知,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正是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结合我校“道德课堂”的深入研究,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衡量其优劣的关键是:看它能否提升教学效率,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搭建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信息技术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因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改变的不仅是设备设施条件,更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影响到师生爱好、习惯和情感价值观,我们在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时,既要考虑到师生对信息技术环境的技能掌握,也要考虑到教师教的理念和学生学的理念的转变。因而

2

我们在着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对传统教学环境与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一)信息技术环境:

指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学环境。这里教学环境并不单纯地指硬件环境或硬件基础设施,它还包括软件工具、平台和内容资源,隐含着与这些软硬件基础设施相依存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模式:

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同时,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可以认为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

(三)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四)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来说,它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基础、基于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基础,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生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

3

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人才)。

(2)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若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教师不从教学需要出发,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综上所述,两种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时,要着眼于创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环境,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综合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环境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人本主义”、“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前期目标

通过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小组,对校情、学情、师情进行摸底排查,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与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初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中期目标

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普遍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全新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

4

主学习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四)远期目标

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出现一批研究型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出版相关专著,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环境结合起来,探索出现代先进的符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教师不断进修,更新观念,适应信息社会变化的需要。

(二)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加强校内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校内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既利用学科网站对资源进行管理,又要构建好学校文件服务器,同时提供网络硬盘,方便教师使用,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四)结合我校实际和已有特色,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道德课堂”,“数字化校园”,“主体性教学”、“教学重心前置”有机结合。

五、课题研究对象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二)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三)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发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