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 考点11 饱和溶液、溶解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 考点11 饱和溶液、溶解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130cad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b

【答案】B 【解析】

A.乳化形成的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溶解形成的溶液均一、稳定,故溶解比乳化混合更均匀;

B.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20℃时,50g水中溶解了15g硝酸钾,没有确定是否饱和,则无法确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

C.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身;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与溶剂的多少没有关系;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溶液仍会饱和,溶质质

量分数=.X100%,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4.(2019·江苏连云港)KC1和KN03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C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 B.KN0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D.40°C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挥发) 【答案】B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温度小于20°C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KCl的溶解度,故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故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K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是变化较小,故错误;D.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C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KNO3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错误;选B。

(2019?江苏盐城)14.下表是KCl、NH4Cl、KNO3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溶解度/g KCl NH4Cl KNO3 o0 27.6 29.4 13.3 20 34.0 37.2 31.6 40 40.0 45.8 63.9 60 45.5 55.2 110 80 51.1 65.6 169 100 56.7 77.3 246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

o

B.40C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KNO3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

D.在0C-100C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答案】C

【解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表中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3.9g KNO3,形成163.9g饱和溶液,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看,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明显变大,说明它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氯化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而在任意一个温度大,氯化钾的溶解度都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说明两者的溶解度不会有交集,它们的溶解度不具备在某一温度下相等的可能性。 12.(2019?江苏泰州)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o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B. 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济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C. 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从图中看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A错误;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济剂的质量一定相等,题目中未说明溶液的状态,故无法判断溶剂的质量,B错误;C. t3℃时,N点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是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C正确; D.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乙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D错误.

(2019·安徽)10.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溶解度/g KNO3 NH3 10 20.9 70 20 31.6 56 30 45.8 44.5 60 110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答案】C 【解析】A.从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20℃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而不是31.6%;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故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有关。 12.(2019·海南)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12.B【解析】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A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ag,故a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甲的不饱和溶液,B正确;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

25g?100%?200g?25g因此,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C错误;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乙为饱和溶液,甲为不饱和溶液,D错误。 (2019?湖北孝感)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答案】C 【解析】比较不同种物质的溶解度要同一定温度下;放进热水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升高,是不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乙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小,会有晶体结晶一定是饱和溶液;放进热水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溶质增多,溶液的质量也会增加,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因为没有确定一开始的温度和溶质的质量,无法比较以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2019·江苏宿迁)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若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 C.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D.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A错误;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其在20℃时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2g,该物质为易溶物质,B正确;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不饱和溶液升温时可能变为饱和溶液或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减小,C错误;t2℃时,甲、乙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无法比较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错误。 8.(2019·四川泸州)(3分)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0℃ 12.5 8.1

20℃ 21.5 9.6

30℃ 39.7 11.1

40℃ 49.0 12.7

50℃ 48.5 14.5

60℃ 46.0 16.4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 NaHCO3会部分析出

8.B【解析】由于温度高于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4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时,会析出晶体,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因此碳酸氢钠溶液经蒸干灼烧后,无法得到碳酸氢钠晶体,B错误;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碳酸钠溶液,设降温过程中达到饱和状态时

x?1000g?x对应温度的溶解度为x,25%=,x=33.3g,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因此降温到

20℃时一定会析出晶体,C正确;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

氢钠,由于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因此生成的碳酸氢钠会部分析出,D正确。 11.(2019·四川雅安)右图是化合物M和化合物N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0℃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

B.将60℃时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C.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N的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