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13483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d1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奎屯市第三中学 李娟(小)

一、说教材

《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重点篇目,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见解。

该文集中反映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拟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仁政”的思想;2、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句式特点;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比喻的论证方法。其中2.3点是文章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前阶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①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多读多练,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讨论探究法。 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既让大部分的学生充分体验说的乐趣和说的畅快,又培养了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一)用孟子的名句导入课文

用孟子的名句导入课文既复习旧知又引起学生思考。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第二遍,请一组学生齐读,其他组的学生注意找他们读错的字词和断句错误的地方。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 (三)扫清字词障碍 1、难句举释(面上展开)

学生课前已预习,堂上让学生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教师集中加以讲解。

2、掌握重要实词

通过几道练习,让学生堂上竞答,扫清字词障碍,提高课堂效率。 (四)分析探究

1、第一部分梁惠王是怎样提出自己的疑问的?面对梁惠王的疑问,孟子又是怎样解答的呢?

明确:梁惠王和邻国的治国之政比较自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尽心尽力,但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第2自然段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知的事例设喻,使对方容易接受。通过“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诱使对方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 第4自然段再由“王如知此……”两句,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实质上跟邻国统治者并没区别。这就暗示梁惠王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2、在五、六两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些条“使民加多”的措施?完成以下表格。阐述道理时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措施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人山林 树之以桑 无失其时 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 作用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可以衣帛矣 可以食肉矣 王道之成 可以无饥矣 不负戴于道路矣 王道之始 意义 明确:用排比修辞——使文章气势充沛。 3、选取你印象最深的措施进行评价。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去服役,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君主要学会克制自

己的欲望,做事要有限度,联想“则思三驱以为度”,对于自然资源,要取之有度,才能用之不竭。)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百姓丰衣足食,才会安居乐业。)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视教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小结: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这些措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 主张

4、第7段是否多余?阐述了什么内容?目的何在?使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不多余,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反驳)。结构上首尾照应。 采用对比手法,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这样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了梁惠王所谓的“尽心”,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样荒唐。(击现实,一针见血)即使历史之河流淌了两千多年,我们读他的文章仍然感

(五)拓展延伸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参考: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五、说作业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理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评述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