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卫生统计学》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1de40451e79b896902260d

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7、× 8、× 9、× 10、×11、√ 12、√ 13、√ 14、√ 16、√ 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19、×55、× 56、√ 57、× 58、× 59、√ 60、× 61、√ 62、√ 二、最佳选择题 1 B 11 B 21 C 31 D 41 A 51 D 61 C 2 C 12 C 22 B 32 B 42 B 52 B 62 B 3 D 13 B 23 B 33 B 43 B 53 D 63 D 4 C 14 D 24 B 34 D 44 B 54 C 64 A 5 D 15 A 25 C 35 C 45 D 55 D 65 B 6 D 16 A 26 B 36 D 46 B 56 A 66 D 7 A 17 D 27 C 37 C 47 C 57 D 67 B 8 D 18 A 28 B 38 A 48 B 58 C 68 A 9 D 19 C 29 C 39 D 49 C 59 B 69 C 10 C 20 D 30 B 40 D 50 C 60 D 70 A 四、名词解释题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抽样误差:由于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是由个体变异产生的。

3、SX:标准误的点估计值,它反映了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映了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4、S:样本标准差,是描述一组变量值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常用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标准差小,均数的代表性好。

5、变异: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6、极差亦称全距,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于资料的离散程度的粗略分析,其计算简便但稳定性较差。

7、参数检验:以特定的总体分布为前提,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的一类检验方法。 8、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统计检验方法。检验的是分布,不是参数。

9、参数:是反映总体的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 10、参数估计:指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参数估计有两种方法:点估计和区间估

13

计。

11、统计推断:通过样本指标来说明总体特征,这种通过样本信息获取总体特征的过程称为统计推断。统计推断包括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参数估计,二是假设检验。 12、统计量:是指与总体参数相对应的样本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13、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位次居中的那个数。

14、四分位数间距是由第3四分位数(P75)和第1四分位数(P25)相减计算而得,常与中位数一起使用,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较极差稳定。

15、正态分布:若资料X的频率曲线对应于数学上的正态曲线,则称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通常用记号N(?,?2)表示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

16、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17、率:又称频率指标,说明一定时期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计算公式为:

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 , 表示方式有:百分率(%)、千分

率??100%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

率(?)等。

18、构成比又称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计算公式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为: 构成比??100%,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19、直线回归: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并要求各点与该 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称 简单回归。

20、直线相关:直线相关又称线性相关、简单相关,用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有正相关 负相关和零相关等关系。直线相关的性质可用散点图直观地说明。

21、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又称积差相关系数,以符号r表示样本相关系数,ρ表示总体相关系数。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 22、回归系数: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表示,是描述变量间依存关系的方向和变化幅度的统计指标,b的统计意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

23、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属于变异指标,适合于正态分布或者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常用于比较均数相差较大或度量衡单位不同的观察值的变异程度,计算公式为cv?五、填空题:

1、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2、参数估计、假设推断 3、p75和p25 4、?和?

5、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6、几何均数 7、几何均数 8、构成比

14

s?100%。 x

9、准确度、精密度 10、自由度

11、n1?n2?2、(R-1)(C-1) 12、1

14、ss总?ss处理?ss区组?ss误差 15、均数相差悬殊、度量衡单位不同 16、50% 17、97%

18、抽差误差

19、x?1.96s,p2.5?p97.5 20、5 21、6.92 22、1.08 23、7.92 24、90%

25、半对数线图

26、普通线图、散点图

27、半对数线图、普通线图 28、半对数线图

29、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 30、sp

32、ss总?ss组间?ss组内

33、6、7

34、两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两总体方差相等或齐性。36、1 37、2

38、性质、分析目的 39、??0 40、??0

41、随机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42、准确可靠、系统化、条理化 43、x2界值

45、总体个体值、样本均数 46、低 47、Ⅱ

49、负偏态分布

15

50、57

六、简答题:

1、答:应用相对数应注意事项:

(1)算相对数时分母应该有足够数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4)相对数的比较应该注意其可比性; (5)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2答:

(1)求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

(2)求组距:i=R/组数 一般分为10-15组

(3)确定组限:第一组包括最小值,最后一组包括最大值,L≤x<U

(4)划记汇总:将所有观察值逐一划记到各组段,并统计各组段的频数和总频数。 3、答:二种分布均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均为对称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一种特殊的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一般正态分布变量经标准化转换后的新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4、答:基本步骤: (1)、求出各对数值的差值; (2)、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差值总体中位数为零 H1:差值总体中位数不为零

??0.05

(3)、编秩次

Ⅰ、按差值的绝对值自小至大排秩次,并保持原差数的正负号; Ⅱ、差数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时,取平均秩次; Ⅲ、差数为零时,弃之,总的对子数相应减少。

(4)求秩和:将正负秩次分别相加,得到T?和T?,任取正负秩和作为统计量T值; (5)查T界值表,确定p值范围,作出推断结论。

Ⅰ、当样本例数n≤50时,查配对资料符合秩和检验用T界值表,T愈小,p愈小,T在

T??n?界内时,p>?,当T恰为表中的界值时,p值一般都小于对应的概率值。

Ⅱ、当n>50时,按近似正态分布用u检验

u?T?n(n?1)/4?0.5n(n?1)(2n?1)/24

当相同秩次较多时,采用校正公式:

u?T?n(n?1)/4?0.5n(n?1)(2n?1)?(t?tj)?24483j

按u界值确定p值范围,作出推断结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