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微观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微观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3d5a0902020740be1e9b22

这种极端情况下,征税对消费者没有影响;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对商品价格越不敏感,价格的大幅度提高也不会使消费者需求降低多少,所以,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就越大。在需求弹性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小,生产者对商品价格越不敏感,税收负担转移到生产者越多,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越少,征税对消费者影响越小;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对商品价格越敏感,税收负担转移到生产者越少,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越多,征税对消费者影响较大。

6.答:微观价格政策是政府为纠正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给社会带来的有害方面而采取的影响或变动市场价格的措施。一般采用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两种做法。

(1)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见图2-1。

当价格被限定在高于均衡价格水平时,对于供给者而言,高价格意味着高利润,生产者就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并且相应地供给量也多,从而起到鼓励生产的作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高价格则意味着高支出,从而迫使消费者减少该商品的消费,进而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支持价格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着积极意义,特别是对农业更是如此。在农业生产中,支持价格可以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减少经济波动对农业的冲击。在具体运用中,农产品支持价格一般采取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代理机构按照某一平价购买农产品,建立库存或用于出口;有时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规定将生产的数量控制在某一水平,使供求平衡。不过,支持价格也有副作用,例如使得价格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同时也使得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2)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重要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规定的最高价格,见图2-2。

图2-1 支持价格 图2-2 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往往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期加以使用,有些国家对某些生活必需品也长期采取限制价格政策。为此,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命令强行把价格规定在低于均衡价格水平下。把价格限制在低于均衡价格的水平上则可以起到鼓励需求一方同时又限制供给一方的作用。这时,需求超过供给。为了使得限制价格有效,政府往往采用各种形式的配给制,如排队等候、彩票和配给券等。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有许多弊

端。它不利于刺激生产,造成长期亏损;造成价格扭曲,产生浪费现象;可能会出现黑市,使得社会风气败坏。

过去,我国在粮食收购上基本上采取的是限制价格的做法。为了尽快地实现工业化,国家在粮食收购上压低粮食的价格,以便工业生产得到低廉的原材料并维持低工资。这在计划体制下是容易做到的,并在新中国初期被证明是有效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限制价格所表现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稳定粮食生产,国际多次提价,并采用其它辅助措施。今后,国家将会进一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支持价格。

7.答:当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所以均衡点即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 根据定义,需求曲线具有以下两种含义:(1)表示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2)表示对于各种数量的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所导致的支出之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供给曲线也有两种含义:(1)表示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相应的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2)表示对于各种数量的商品,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实际接受的价格所导致的收入额之差,就是生产者剩余。

因此,只有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之处,商品的需求者和供给者才能同时获得最大满足。 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第一种含义,均衡状态只能处于需求曲线上或者供给曲线上(如图2-3所示)。当市场处于E时,消费者剩余为需求曲线以下,EP以上的面积,即图中?EPP部分;生产者剩余为供给曲线以上、EP以下的面积,也即?EOP部分。此时,社会总剩余为E点左侧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也即?EPP和?EOP两部分之和。

******

图2-3 市场均衡

P1A若市场处于需求曲线上的A点,即相应的价格为P则消费者剩余为需求曲线以下、1,而数量为Q1,

以上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供给曲线以上、P1A以下的面积,此时,社会总剩余为AB左侧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显然,该面积比E点所出状态下的社会总剩余小了一块面积?ABE。同理,任何位于E点左侧的状态,其社会总剩余皆小于E点的社会总剩余。

若市场处于供给曲线上的M点,即相应的价格为P2,数量为Q2,则消费者剩余为需求曲线以下、P2C以上的部分即?CPP2,减去P2C以下、需求曲线以上即?CMN之后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P2M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部分。此时,社会总剩余为E点左侧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之间的面积,减去?EMN面积。显然,该面积比E点所处状态下的社会总剩余小?EMN。同理,任何位于E点右侧的状态,其社会总剩余皆小于E点的社会总剩余。

因此,在E点上,不仅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时获得了最大满足,而且社会总剩余为最大,E点为均衡状态点。

8.答:(1)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

(2)农产品价格蛛网模型是从动态角度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模型,它区别了经济变量的时间先后,是一个动态模型。

农产品价格蛛网模型分析了价格和产量波动的三种情况,下面利用图解法来说明:

第一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原因的干扰,如恶劣的气候条件,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e减少为Q1。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支付P1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根据第一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起的产量增加为Q2。

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

在第三期,消费者愿意支付P3的价格购买全部产量Q3,于是,实际价格又上升为P3。根据第三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增加为Q4。

如此循环下去,如图2-4所示,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均衡点E所代表的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当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相对于价格轴而言,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所以,供求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模型趋于稳定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

图2-4 收敛型蛛网

第二种情况: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这种情况见图2-5。

图2-5 发散型蛛网

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相应的蛛网被成为“发散型蛛网”。

第三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趋向均衡点,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这种情况见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