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旅游业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深圳市旅游业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5dc44d2b160b4e767fcf06

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9年07月15日 10:20 |阅读12387次| 深圳会展网 深圳市旅游局

简要描述: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引 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提出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部署。《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及到2020年,把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正确地确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科学地安排“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空间布局和旅游建设项目,明确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和《深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编制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重点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旅游业发展做出相关前瞻性计划安排,确定深圳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规划》提出了深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在旅游产业空间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行业发展、市场拓展、体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全市的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对抓住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1年在深圳举办给旅游业带来的契机提出了对策,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及更长时期内旅游业的健康成长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条件

一、旅游业“十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后,就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优先发展。经过26年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深圳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创汇基地、入境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之一。深圳旅游业推动了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十五”期间,深圳旅游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国际化旅游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深圳旅游业继续稳步增长,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十五”期间深圳市的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城市接待过夜入境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城市前4名。2005年,深圳接待国内外游客5782.29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6.45万人次,占全国过夜入境旅游人数的1/7,在主要旅游城市中排列第一位。2005年,深圳旅游总收入达421.01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18,超过广东省旅游总收入的1/4;旅游外汇收入20.09亿美元,约占全国旅游创汇的1/14,占广东省的1/3。

“十五”期间,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化的城市旅游格局。到“十五”末期,深圳市市容环境与城市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举办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以国际商务型旅游、滨海度假型旅游和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为特色的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深圳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和海、陆、空俱全的口岸格局已经形成;宾馆饭店、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的服务水准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逐步实现国际化,初步形成了方便海内外旅游者到访的的语言和出行环境。 (二)产业地位稳固,产业规模较大,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完整。

到“十五”期间末,旅游业已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重要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2005年,深圳旅游业“大旅游”统计范围内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旅游业固定资产接近250亿元,从业人员队伍15万多人。到2005年末,深圳共有宾馆、酒店和招待所等旅游接待设施16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179家,包括五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饭店25家。全市有旅行社118家,其中国际社33家。深圳建成各类旅游景点(区)50多处。华侨城景区被誉为全国主题公园成功的典范。“青青世界”、“明斯克航母世界”等景区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华侨城景区和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还是我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整个城市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风格。

深圳旅游业的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深圳荟萃了全国各省市和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名、优、特、新商品。各类酒楼食肆遍布大街小巷,大型商厦、小商品市场和各具特色的超级市场、便利店、精品店、服装街、家电街、工艺品街等商业一条街星罗棋布,华强北商业街、东门步行街等已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都市旅游购物中心区。文娱生活丰富多彩,不同类型和档次的娱乐场所遍布全市。 (三)旅游企业富有活力,整体水平较高,旅游产品丰富。

“十五”期间,深圳旅游企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全国居领先水平。酒店行业总量规模在全国居前列,连锁经营、特色经营和引进国外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入选“全国50家最佳星级饭店”数量占全国的10%以上。深圳的旅游景区经营水平较高,“世界之窗”、“欢乐谷”先后名列全国商业性景区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名首位。旅行社行业发展出现规模化进一步集中化的趋势,每年有10家左右的旅行社进入“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和“全国国内旅游百强旅行社”行列。旅游企业在建设和改造硬件设施的同时,坚持用国际标准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国内各城市中一直保持前列水平。

深圳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并呈现体系化特征。在深入挖掘城市观光和主题公园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深圳通过开发各类城市休闲资源,评选“深圳八景”,建设灯光工程,在各个景区推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表演节目等手段,将文化内涵与旅游结合起来,加强了对人文景观的开发利用;此外,滨海休闲度假、商务旅游以及修学、民俗、宗教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种类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形成了很强的综合型城市旅游吸引力。 (四)旅游行业管理和运行规范、有序。

“十五”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2001年8月,设立正局级的市旅游局,并增加了人员编制,增强了行业管理力度。市旅游局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市场开拓、旅游法制建设、旅游市场监督等方面成效显著。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市旅游行业共度难关,沉着应对,将损失减至最小。2005年,深圳市旅游局和市发展与改革局编制了《深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对全市的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了明确;各区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区级旅游发展规划。“十五”期间,市旅游局还制定了奖励入境游政策,提高旅游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坚持不懈地搞好市场秩序的培育,以打击非法经营旅游为重点,

净化旅游环境,努力建立依法治旅、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旅游市场新秩序。 二、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环境条件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将使旅游行业面临着许多历史性机遇,也相应地面临许多挑战。

(一)“十一五”时期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加入WTO过渡期结束的背景下,国家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旅游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从世界范围的发展态势看,旅游业是全球化特征突出的服务贸易行业,也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将继续同时加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主要产业和产品过渡期将基本结束,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与此同时,我国与各国各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将更加频密。随着这些发展条件的变化,旅游业会受到复杂的影响。 从全国的发展环境看,旅游业是社会各经济部门中的后起门类和朝阳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在这一战略方针下,拉动和刺激内需始终是国家经济工作中不变的主题。旅游业是最能体现社会和谐、人民生活质量的经济产业之一,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法国等成为全球第1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4大客源输出国。

(二)“十一五”时期是在各地竞争力增强并全面赶超的背景下,深圳通过发挥特区新内涵,以“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导向,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阶段,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历史时期,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环境。 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使深圳旅游面临巨大的挑战。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带的“万马奔腾”式的迅猛发展,以及周边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崛起,将进一步改变深圳的竞争环境。在新的一轮发展格局中,旅游业成为各地各城市提升竞争力、影响力的手段和途径。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让深圳成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地区,认识特区新内涵,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不断开创改革创新开放的新境界。预计在“十一五”时期,深圳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将趋向高端化。市委市政府决心快速推进城市功能转型,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战略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已成为产业政策的重中之重。深圳的经济社会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旅游业是深圳发展现代服务业,走“效益深圳”之路,突破城市资源瓶颈的战略性产业,是激活城市“人气”,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弘扬城市精神文明、繁荣城市文化的依托力量。作为现代服务业骨干产业的旅游业,在本市山地丘陵较多、滨海岸线长、口岸出入境人数多的条件下,以其低资源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开放性、高创意性和高人力资本含量的“两低四高”优势和文化内涵丰富、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成为第三产业的战略产业和潜力领域之一。 (三)“十一五”时期是在大众旅游日益成熟、国民度假制形成的条件下,深圳通过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2011年大运会等阶段性机遇,拓展国际客源,开发滨海旅游和都市旅游特色,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历史时期,旅游业存在巨大的待开发潜力和增长空间。

深圳是中国惟一的海、陆、空俱备的大型口岸城市,直接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门户”的地位一时不可动摇。从统计数据看,深圳2005年出入境人数达到1.7亿人次,与2005年接待游客总数5782.29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6.45万人次相比,进出人流转化为游客流的开发潜力很大。其次是旅游市场需求强劲,含金量很高。深圳的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94.40元,折合2743美元,旅游消费正进入从观光旅

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转型期,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旅游类消费呈持续加速上升态势。深圳周边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市场最活跃、居民最富有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珠三角地区每年创造4000亿美元的产值,消费支出中用于旅游支出的份额巨大。“十一五”期间,随着深圳及周边地区经济率先进入中等发达水平,同时,基于“汽车时代”、“个性化时代”的消费特征,作为人们解决温饱之后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旅游需求将进一步趋于旺盛,面临着从观光娱乐阶段进入度假休闲阶段的转变期。

从近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有利条件看,旅游面临着重要的发展契机。首先是东部滨海地区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已启动,这将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总量、质量和成长速度。东部大鹏半岛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这种在发达的城市边缘的区域可开发的条件,在全世界也是比较少见的。其次是旅游业符合近阶段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安排。市政府出台的扶持包括高端旅游、品牌会展在内的高端服务业的政策,体现了深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心。其三是奥运会、大运会因素将会大规模引发国际客源的进入,将给旅游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据有关专业机构估计,仅大运会因素,将在未来五年里为深圳市新增国际游客每年超过5万人次,2011年及大运会后3年内将增加国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三、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圳旅游业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是“十一五”期间需要加以突破和克服的。

(一)以“四个难以为继”为特征的资源约束,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

目前深圳的发展已明显受到“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三是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这些制约因素一样使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影响。“十一五”期间,预计全国各地的旅游业发展势头更快,而深圳旅游业发展受到城市用地紧张、东部滨海优质旅游资源保护难度加大、旅游营商成本大幅度上升等现实困难。作为拳头产品的主题公园,也必须面对资源创新难度增加的困境。如何在下一个竞争和增长周期中寻找发展空间,是深圳旅游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旅游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增强。

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外资和民营资本,完成了行业资本的积累,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是,由于历年来国有经营性资本和政府投入很少,产业总量和发展后劲有待提高。随着深圳经济成长进入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新科技并重的时期,如何从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功能管制、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性。“十一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旅游项目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特点和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大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力度,通过国有资本引导社会投资向旅游产业流动,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在全市产业体系中的总量水平。 (三)旅游业自身领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观光产品和娱乐产品建设较为成熟,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各类专项旅游项目开发不足;二是旅游景区及综合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上有待改善,大型景点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大片山海风光尚待进一步开发,海滨的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弱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未能拉长市内的旅游线路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三是旅游商品创收水平不突出,主要的景区商品性收入不足20%,旅游开发深度还显得相当不足;四是跨区域合作需要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在景点建设趋同性较大,在跨市旅游路线的设计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此外,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