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的六大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坐忘的六大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65462608a1284ac9504396

坐忘的六大方法(师传)

还虚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即最初还虚,又叫练己还虚;无为还虚,又叫胎息还虚,最后是大定还虚。第一阶段不易通过,所以古代炼养家特为此制定了坐忘的六大方法。

一是敬信,指先须深信此道,敬仰此道。

二是断缘。谓修炼期间须尽量断除俗务的干扰。对于无法断除之事,不得不办时,要不生爱憎喜恶,不让心被事牵。

三是收心。为正式静定功夫,要术“息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这期间散乱是最大的障碍,若起烦邪乱想,须随起随知,即时灭除。如有不得不考虑的事,坐中忽然想起,是难以灭除的,可任其思考。待考虑周全,此事也结。再摄心守静。对所修炼的方法若有顾虑,也可任心思察,因顿而悟,即得解悟,然后再摄心。对外界的毁誉,善恶,不可挂念于怀。日常行住坐卧,处事待人中,皆须念念摄心,使心不为境所动,久久修习,达到“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对境无心”,才叫静定。

四是简易。修炼中对面前的事务,须较量轻重,不重要的尽量断绝,不得不做时,不可心生烦燥,虽有营术,但不为得失所动,如同常人,心则异俗,有事无事,心常泰然。

五是真观。修炼中,内心如有不良情绪,有外界的苦恼逼迫,定心难抑之时,须用“规”来对治。如贪色起淫念,应观色相本空。“美”唯自心分别,有何可念。若生憎恨,嫉恶如仇,应观何故取他之恶为己之病。若苦事迫心,当观战士临阵。只有奋勇抗敌,不可弃甲败

阵,逃亡获罪。

六是泰定。长久如法修习,烦恼渐除,定力渐增。要达到疾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肩而不惧,视名利为过隙,生死如溃痛,心虚而道集,心与道合,名为得道。

经坐忘达到内不觉一方,外不知宇宙。万虑皆遗,悉归大定。

8 个回答

15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Rainier,善自观心 善自知心

铁卡、民工大老板、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

“坐忘”原出于《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坐忘,即停息耳目对外境的分别,忘掉自身的存在,达到与道合一之境。唐《天隐子》及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皆以庄子坐忘为修炼之道,《天隐子》解释说:“彼我两忘,了无所照,谓之坐忘。”《坐忘论》说:

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庄云:“同于大通”。

《天隐子》所述坐忘的具体修习方法,是一种渐进之道。首先调节饮食,勿过饥过饱,勿贪五味,勿食腐败之物,勿久坐久立久劳而致伤身,令形完气全,谓之“斋戒”。次安处,慎起居,坐须面南,卧则头东,屋宅大小适中,明暗相半。然后安坐存想,“存谓存我之身,想谓想我之神”,闭目收心,使

心不外驰,渐达静定。由此因存而忘,行道而不见其行,有见而不知其见,谓之坐忘。由坐忘而生“定解”,对生死、动静、邪正,皆能深彻洞解,解除对生死的畏惧,谓之为仙。 《坐忘论》所述坐忘方法更为详悉,按修炼进程,分为七章:

一敬信,指先须深信此道,敬仰尊重。

二断缘,谓修炼期间须尽量断除俗务的干扰,无法断除之事,不得已而行之,须于行事时不生爱着憎恶,令心被事牵。

三收心,为正式静坐工夫,其法则为:

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原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漸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若净除心垢,开神识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

修炼虽以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为诀要,但若住于“无所有”的观念,又着于空,不能“执心住空”,“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正定基。”修定调心,须防止四种偏差:

第一,心起皆灭,不管其是非,这样永断觉知,只能入于“盲定”。 第二,若任心念自起,不加收制,则与不修无别。

第三,若唯断善、恶之念,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只待它自然而定,实属自误。 第四,若遍行诸事,自称心无所着,虽然言之似善,其实行之极非。 总之,应“息乱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方为正确。

初学静坐,散乱是最大障碍。若起烦邪乱想,须随起随知,即时除灭。如有不得不考虑的事,坐中忽然想起,是难以除灭的,可任心思考,待考虑周到,此事了结,再摄心守静,则易入定。对所修的方法若有疑虑,也可任心思察,令因疑而悟,既得悟解,则须摄心。对外界的毁誉、善恶,不可挂念于怀。日常行住坐卧、处事接人 中,皆须念念摄心,使心不为境动。久久修习,达到“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动亦静、静亦静的地步,才可叫做静定。修行到此,尚非修道的高级层次。

四简事。修炼中对摆在面前的事务,须较量轻重,不重要者尽量断绝,不得不做者,当做之时,要虚襟而受之,明目而当之,不可以事为碍而心生烦燥。虽有营求,不为得失所动。迹同常人,心则异俗,有事无事,心常安泰。

五真观。修炼中,内心如有不良情绪,外界有苦恼逼迫,定心难持之时,须用观来对治。如贪色起淫念,应观析色想本空,美唯自心分别,有何可贪?若生憎恶,嫉恶如仇,应观何故取他之恶以为己病。若苦事迫心,当观如战士临阵,只有奋勇迎敌,不可弃甲败阵,逃亡获罪。

六泰定。长久如法修习,烦恼渐除,定力渐增,“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惑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谓“宇泰定则发乎天光”,心大定之时,则“道居而慧生”,此智慧非从外来,是心所潜具的光明,故称“天光“。当发慧之后,要“定而不动,慧而不用”,才能使定慧增长、稳固。如此修炼,达至疾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如溃痈,心虚而道集,心与道合,名为得道。道有大力,能徐徐变易形神。道力小者仅及于心,得到慧解;道力大者可变易形体,使形与道同,形神合一,能显隐自如,蹈水火而无害,对曰月而无影, 这种特异的超人,叫做“神人”。

司马承祯所述坐忘之道,虽本之于老庄,但更吸收了佛教天台宗、禅宗的止观之说。

本文出自四川大学老师陈兵居士的开示。 编辑于 2015-09-03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李悠然,很专业

子巽、映真山人、孙昊 赞同

1.坐忘没有可不可以 它是一种境界

2.坐忘在一定程度上可算作是佛教的禅定 而修习禅定又定力高深之辈 精思入微涵泳收摄 此时精气神格外充沛 所以不睡觉也不会疲惫

3.关于如何达到“坐忘” 《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当你真正明白“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 自然会进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 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