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语基 默写 古诗鉴赏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6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语基 默写 古诗鉴赏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6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92302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87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绝句(2)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该产品的面世,无论是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还是在皮肤再生修复方面,都取得了传统烧伤外科产品________的功效。

(2)400余名文化工作者代表在印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横幅上________签名,并发表________,今后将立足本职工作,用优秀民族文化引领各族群众,以矫健的步伐走上现代化的文明之路。 A.望尘莫及 郑重 声明 B.鞭长莫及 庄重 声明 C.鞭长莫及 郑重 申明 D.望尘莫及 庄重 申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就对孩子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B.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我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

②西方节日文化已为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切分 ③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 ④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

⑤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⑥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 A.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⑥②④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6)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失之东隅,____________。(《后汉书》)

(8)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三、古诗鉴赏——绝句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元 稹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赠江客 白居易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

[注]

B.③②④⑥①⑤ D.③⑥⑤①②④

,卧看千山急雨来。

(1)元诗和白诗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答:

(2)比较两诗一、二句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 答:

(3)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阊门即事 张 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请赏析第一首诗中“只今惟有西江月”中“惟”的表达效果。 答:

(2)第二首诗中“春草青青万顷田”一句是怎样以乐景写哀情的?试作说明。 答:

(3)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别陈述。 答: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 [南宋]陈与义

[注]

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 此时诗人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 答:

(2)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