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语基 默写 古诗鉴赏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6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语基 默写 古诗鉴赏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6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92302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87

答案解析

1.A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郑重:严肃认真。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申明:郑重说明。]

2.D [A项语序不当,应是“对孩子从小”。B项“速度”与“扩大”搭配不当。C项“受……等因素的影响”与“……造成的”杂糅。]

3.B [③是总述,并和上文衔接紧密;②和④构成转折关系,重点在中国春节文化;⑥①⑤是对中国春节文化的解读。]

4.(1)宛在水中坻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歌窈窕之章 (4)蟹六跪而二螯 (5)乘骐骥以驰骋兮 (6)艰难苦恨繁霜鬓 (7)收之桑榆 (8)天街小雨润如酥

5.(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时的壮美景象。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海浪、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6.(1)①元诗选取黄莺、柳絮、牡丹花等意象,写出暮春时节的季节特点。②白诗选取江柳、鸿雁、霜天和芦花等意象,描写出秋天的景色。

(2)①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元诗写听觉的“莺声”,视觉的“飞絮、花叶”;白诗写听觉的“鸿声”,视觉的“江柳”等,以此构成有意境的画面。②以景衬情:元诗借暮春景物表达对朋友的深情,白诗借秋天景物衬托朋友离去的悲愁。

(3)①同:都表达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异:元诗着重表达对朋友的宽慰之意,赠朋友花片以表祝愿,花虽开尽来年会再开,寓意美好;白诗着重表达对朋友独自离去的担忧和悲愁之情。

7.(1)“惟”,“只”的意思,没有人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只有空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惟”强调惟一,没有例外,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2)农民都被召去当兵,万顷农田无人耕作,长满了青草。用春草青青的美景来写荒凉,突出了战事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苏台览古》表现的是对古迹的凭吊,感慨昔盛今衰。《阊门即事》表现的是对战争和招募制度的谴责和控诉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1)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三峡前往渝州。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是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行舟平稳的特点。

(2)李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陈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

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俊发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