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调查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食品安全事故调查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9bf16b581b6bd97f19ead6

34.亚硝酸盐中毒的机制是:(B)

A 与胺作用形成亚硝酸胺 B 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C 转化为硝酸盐 D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E 溶血 35.\肠源性青紫症\发生于:(D)

A 含氰式植物中毒 B 毒蕈中毒 C 有机磷中毒 D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E 鲜黄花菜中毒

36.毒蕈中毒危害最大的类型是:(D)

A 神经精神型 B 溶血型 C 胃肠炎型 D 脏器损害型 E 以上都不是 37.脏器损害型毒蕈中毒,何脏器损害最严重:(A) A 肝 B 肾 C 脑 D 心 E 肺

38.食物中毒调查的主要目的是:(D)

A 查清潜伏期及发病中毒人类 B 查清中毒人数及发病症状 C 查清中毒食物及其残留情况 D 确定中毒性质及中毒原因 E 查清责任者并收集处罚依据 39.食物中毒调查时,一般询问进餐者什么时间范围内的食谱:(E) A 6h B 12h C 24h D 28h E 72h

40.8月某日,某单位聚餐后,有80%的聚餐者先后因腹痛,腹泻就诊.大部分患者有上腹和脐周围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5~20次每天,粪便成洗肉水样血水便.调查发现聚餐的主要食物为盐水虾及近海贝类等.引起该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可能是:(B)

A 沙门氏菌 B 副溶血性弧菌 C 肉毒梭菌 D 葡萄球菌 E 变形杆菌属

41.某工地工人午餐后,多数人口唇青紫,见有头昏,无力,腹痛,腹泻等症状.调查发现午餐食用大量自制泡菜,首先应考虑中毒为:(B)

A 毒蕈类食物中毒 B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C 河豚毒素食物中毒 D 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E 黄曲霉毒食物中毒

42.某沿海地区居民在进食海蟹后6小时,突发上腹阵发性疼痛,腹泻,血水样变,体温38℃,回盲部有明显的压痛,最可能是哪种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D) A 葡萄球菌 B 变形杆菌 C 沙门氏菌 D 副溶血弧菌 E 肉毒毒

三、多选题(题量20%)

1、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包括:

A、食物中毒;B、食源性疾病;C、食品污染;D、对人体健康可能有危害的事故;E、食品安全质量超标;(A、B、C、D) 2、食品安全事故的特征是:

A、一般是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政府、社会、民众、大众传播媒介等无法事先预见,因而民众对这类事件一般无法进行事先的心理准备。但是它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B、事件具有非常规性,影响力广泛,涉及面广,事件所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具有公众属性。

C、事件危害的严重性重大,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D、信息呈现有限性,多渠道传播特征,容易引发人们关注。

E、食物中毒事件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本身还具有其中毒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 (A、B、C、D、E)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B、C、D)

A.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B.买消毒牛奶,不食用未经加工的牛奶

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先切生食,后切熟食 D.尽量用封闭的容器装食物

4.从临床表现来看,感染型与中毒型食物中毒最大的区别在于: (A、B、C、D、E) A 有恶心,呕吐 B 有无腹痛,腹泻 C 病死率不同 D 有无体温升高 E 潜伏期不同

5.食物中毒与流行性传染病的根本区别在于:(A、B、C、D、E)

A 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B 较短时间内有大量的病人出现 C 有一定潜伏期 D 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E 有无体温升高

6.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节,主要是由于此季节:(A、E)

A 食物易受污染 B 进食熟肉类食品多 C 人口流动性大 D 体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 E 生熟交叉污染

7.由食品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是: (A、B、C、D、E)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 有毒动、植物食品中毒 C 化学性食物中毒 D 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E 真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8.属于食物中毒的范畴的是: (A、E)

A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B 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 特异体质引起的过敏性变态反应 D 食物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品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E 长期少量摄入有毒食物引起的慢性中毒

9.进食了哪种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A、B、C)

A 有毒食物 B 腐败变质的食物 C 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 D 动物性食物 E 植物性食物

10、现场调查人员应尽一切努力及时完成对中毒发生现场食物中毒各种样品的采集工作,通过对事故的初步判断,根据病人出现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目的选择样品种类,细菌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采样各有侧重点,样品采集原则是:(A、B、C、D、E)

A、代表性原则;B、典型性原则;C、适时性原则;D、适量性原则;E、程序原则;F、一样不拉原则

四、问答题(题量20%)

1、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病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发病与食物有关,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污染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

(2)、潜伏期较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事先无任何征兆呈爆发流行;

(3)、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4)、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且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5)、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2、事故造成健康损害情况主要表现形式?

(1)明显的暴发 常具有急性健康损害、病例呈时空聚集、同源或点源暴露引起等特点,以各类食物中毒事件为典型;

(2)聚集性不太明显的发病 病例常呈现时空广泛分布、新的或“非特异”临床表现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食源性危害所致疾病,无法事先预测其所致危害的临床表现,以食源性疾患事件为典型;

(3)长期或潜隐性损害,典型事故为食物污染事件。 3、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有那些?

(1)事故信息报告遵循“依法报告、及时准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谎报、缓报。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或者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 4、食品安全事故初次报告的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5、食品安全事故进程报告的内容?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6、食品安全事故结案报告的内容?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

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7、事故信息来源有那些?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

(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

(3)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 (4)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 (5)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

(6)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其他国家和地区通报我国信息。 8、事故评估内容包括?

(1)污染食品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2)事故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事故发展蔓延趋势。

9、调查加工经营场所卫生状况时,应关注那些内容? ①一般卫生情况: ②平面布局及设施:

③生产、冷藏设备生产设备以及工具、用具、容器的原材料类型。 ④卫生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有无卫生管理组织及成员分工、工作情况。 ⑤周围环境:

⑥对可疑食品的加工过程调查

10、政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与百姓交流,宣讲食品安全知识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事故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正确引导消费,促进公众的知、信、行,提高自保护意识和能力。应向公众发布的信息内容包括那些? (1)消费者应采取的措施,预防进一步的暴露和发病; (2)正被召回的食品名称、商标、生产商名称和产地等信息; (3)受污染食品的特点、召回理由以及如何发现问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