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下管线普查技术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广州地下管线普查技术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bab90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d

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总结

序号 14 15 合计 仪器设备名称 地形图成图软件 管线成图软件 型号规格 CASS7.0 Dolphin 产地厂家 中国 中国 数量 3套 3套 29台套 备注 自有 五、地下管线普查作业流程及管线探查方法技术

1、作业流程

本测区管线普查工作内容包括已有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控制测量、外业管线探查、管线测量、带状地形图测量、内业数据整理、检查验收、内业成果入库等几个阶段。

项目内部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要求。以《规程》等技术标准规定为依据,结合实际生产过程,合理规范地下管线探测工序流程,对每一工序的探测结果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保证各工序过程成果的正确性。本公司根据多年来进行的探测工程,结合ISO9001质量体系的运行,总结了一整套规范的地下管线普查的工序流程,详见图3:作业流程图。

2、物探方法选择

根据《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2012年)77测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物探方法试验及仪器检验报告》,本测区探测金属类管线主要采用电磁法,使用的仪器为RD系列管线探测仪;探测非金属管线和复杂地段的管线及疑难点主要采用电磁波法(即地质雷达探测法)、机械法等,使用主要仪器为地质雷达。

作业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8 -

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总结

接受任务 工作准备 现场踏勘、巡查、资料收集 设计编写 设计审查通过 管 线 探测 量 控 制 测补 探 探测及测量检查满足要求 补 测 管线点测量、带状地形修测 编辑、成图、整饰、检查 整 改 检查通过 成果、成图、检查报告 整改 技术总结 检查、验收通过 资料提交、归档 `` 图3:作业流程图

作业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9 -

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总结

3、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

明显管线点的调查是通过开井、下井量取进行的,打开井盖用经检验过的钢尺量取管径、管顶(底)深度及其它需要调查的管线属性等数据,记录在管线点调查表中,当管线中心与井盖中心距离大于0.4米时管线中心与井盖中心同时定点。对于一井多盖则在管线进出井的位置设立管线点,一般在管线点附近作标注。为防止丢失,部分管线点还在其附近建(构)筑物上做栓点标记。

4、地下管线的仪器探查

在正式开展地下管线探查前,对投入本区工作的物探仪器在测区内进行了方法试验和仪器精度检验,验证了RD4000型地下管线探测仪和RD8000型管线探测仪在本地区开展地下管线探查的有效性。探查过程中随时在已知点对平面位置、中心埋深进行验证,并将深度换算到管(块)顶埋深,记录在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外顶(或内底)埋深”栏中,并根据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内容填写完整其它需要调查的属性数据。每天作业前后检查仪器工作状态是否良好。

本次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对隐蔽的地下管线均采用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特殊地段辅以其它方法、手段。

(1)金属管线的探查方法 1) 探测方法

测区内金属管线主要为给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等,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外界干扰较小的地段,其异常值较容易从背景值中区分出来。主要采用电磁感应法,使用管线探测仪进行探测。

根据方法试验在本测区内开展地下管线探测采用有源法探测较好;激发方式主要为直接连接、夹钳及感应方式。

在盲区或重要复杂地段探查管线时,采用主动源感应法及被动源法进行搜索,搜索方法分平行搜索法及圆形搜索法,发现异常后宜用主动源法进行追踪精确定位、定深。

探查金属管道和电缆,应根据管线的类型、材质、管径、埋深出露情况、地电环境等因素,按下列规定选择探查方法:

A. 金属管道,主要采用直接法、夹钳法及感应法;

作业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10 -

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总结

B. 接头为高阻体的金属管道,采用感应法、夹钳及地质地雷达法。

C. 管径(相对埋深)较大的金属管道,采用直接法、感应法及地质雷达法。 D. 埋深(相对管径)较大的金属管道,采用功率大、频率低的直接法或电磁感应法。 E. 电力电缆,采用被动源工频法进行搜索初步定位,然后用主动源法精确定位、定深。当电缆有出露端时,采用夹钳法。 F. 通信电缆和照明电缆,采用夹钳法。

G. 管线复杂或埋深较大时,采用剖面观测方法,并进行反演计算,求取位置和埋深参数。

2)水平定位及测深技术

由电磁场理论可知,发射低频电磁波衰减较慢,传播距离远,对周围管线感应小,在连续导电的金属管线上效果较好。发射高频电磁波衰减快,传播距离近,穿透能力强,在连续性不好的金属管线上探测效果较好。由于市区内各种通讯、电力电缆、无线电台等形成较复杂的电磁波干扰,且各种金属管线相互影响,在其周围存在着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场。

为了克服上述干扰,除选择最佳工作频率外,还应采取如下工作方法及技术:

A.消除偶然误差。用管线探测仪探测管线时,首先确定管线走向平面位置及埋深,然后沿走向方向旋转180°再确定管线的走向平面位置及埋深,两次所探结果误差小于3厘米,取平均值,若两次所测结果误差大于3厘米小于6厘米,再进行重复探测,使结果满足误差小于3厘米为止。若两次所测结果误差大于6厘米,及时找出原因或更换仪器,利用旋转探测法消除仪器的偶然误差。

采用地质雷达用反射波法,完成一个剖面后,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对调,再重复观测一次,其探测结果取两次探测异常点中心,有效地消除了偶然误差。

B.提高观测精度。探测埋深相同或埋深不同而距离较近的两条或多条管线时,由于管线异常难以区分,定位、定深失真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尽量用低频外,采用了多种探查方法进行探查,如:旁侧感应法、垂直偶极子压线法等。外业操作人员时刻牢记可能会出现的偏差趋向问题,并结合测区的地电条件,在探测过程中进行了适时修正,以达到《规程》要求精度。

3)鉴于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且密集,车、人流量大,环境复杂,因此探测时综合考虑探测方案。由于地质结构的差异和管线密集区互相干扰的程度不同,在进行不同类型管线探查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管线进行探

作业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