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11、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ca5a7702020740bf1e9b5b

课题11.春学习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的语言及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3、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重点:1、课文五幅画面的具体描绘。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如何突破: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学习器材:多媒体自主学习指导: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二、知识链接——朱自清名字的来由朱自清为了勉励自己有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朱自清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他人如其名,确实做到了“自清”,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三、朗读指导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在朗读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其,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用抑扬顿挫的音调,有

62

课题11.春

课型:新课 执笔:刘静静 个备:2013年 10月 10日 教学:_ _日 星期____

班 第______小组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的语言及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五幅画面的具体描绘。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器材:多媒体

自主学习指导: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知识链接——朱自清名字的来由

朱自清为了勉励自己有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朱自清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他人如其名,确实做到了“自清”,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三、朗读指导

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在朗读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其,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用抑扬顿挫的音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细心品味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和停顿,熟悉课文内容;(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仿照课后第一大题的事例,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

63

四、自学文中重要的字词,把难写的,容易混淆的积累下来,写在下面。 (注意字的音、形、义)

如: 酝 酿、宛转、黄晕、 应和、蓑衣、擞、笼罩、朗润、 烘托

弄懂词义 如: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酝酿: 宛转: 欣欣然:

五、修辞手法。(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含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多种形式。

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明喻是最常用的比喻手法。 例句:

雪花如鹅毛般飘落。

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六.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

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第一课时

64

拓展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聪明的你想一想,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是哪种方式的结构?各部分主要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完成下列提纲。

盼春 ( ) 总 春草图 分 ( ) : 、 、 ( ) 二、阅读课文第1---5段,回答问题。

1、本文第1、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以具体句子为例,简析第4段中拟人、比喻和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

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写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含意。

5、第5段文字调动了多方面的感觉,写出了作者对春风的丰富感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

(1) 视觉方面: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