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eb7edb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0

5.D 据图可知,①处冰川和图中湖泊属于不同的流域,故①处冰川融化不影响湖泊面积;②处有陡崖,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③处地形平坦,但水库宜建在有落差的地方,平原上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

6.C 图中比例尺基于现有信息无法确定;我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的高山山顶附近,故图中冰川不一定位于新疆;该河流为外流河,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处于季风区,主要为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患;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港口数量多。

7.C 由图可知,夏季该地区在中午前后气温最高,子夜前后气温最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值,即为气温日较差。由图及选项可知,7月当地气温日较差最大。 8.C 图示地区全年的日出、日落时间均分别为6时和18时,说明该山地位于赤道地区。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山地的基带为热带雨林;赤道附近由于地转偏向力小,没有台风;赤道地区的山脚下一般温度超过20 ℃,而图中山顶气温低,故该山地海拔较高。

9.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湖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泊北部河流的泥沙淤积较明显,湖床较高,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较低,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湖水会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水盐度较高,不宜用于灌溉。

10.D 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

11.C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灌溉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小,导致该湖水位下降加剧。

12.C 在这四条河流中,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较为落后,向河流中排放的NP

和P

的数量少,且亚马孙河是这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的,因此河流中的N

浓度最低。

13.B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因此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

和P

的浓度均不会增加。

14.C 结合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知,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与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故A、D项错误;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与城市化水平也无明显的相关性,故B项错误;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两者明显呈正相关,故C项正确。

15.D 结合表中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青海的科技水平在四个省区中最低,所以其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条件最差;河南的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大,说明其水资源压力在四省区中最大,所以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大,所以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差;黑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人均耕地最多,且水资源条件较好,所以其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17 / 23

16.C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大致位于我国新疆伊犁谷地附近地区,由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伊犁谷地受两侧山脉夹峙,形成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向西敞开的喇叭口状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深入,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山地降水,图中③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年降水量最多。

17.C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山地面积广,且降水少,因此荒地面积广;在山地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和河谷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地分布,在灌溉水源较丰富的伊犁谷地有耕地分布,因此图示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荒地>草地>耕地。

18.【解析】 第(1)问,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从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两方面分析。第(2)问,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地形以及洋流的影响方面分析。第(3)问,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先要从图中对比杭州与阿克塔气温和降水的差异,然后根据两者差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4分)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8分)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6分)

19.【解析】 (1)从图1中海拔和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2)从图2中可以看出两地气温和降水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3)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汛期、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盆地(2分)

(2)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9分)

(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对3点得9分)

20.【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描述和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在3—8月,7月份平均气温达到最高,8月底气温逐渐下降。第(2)问,读图2可知,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的过程中,时间长达3个月,停留地多为湖泊,即湿地环境。第(3)问,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读图1可知,南亚地区的纬度位置低、海拔低,北部有山地高原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南亚地区冬季温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恒河河口湿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第(4)问,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和图1可知,斑头雁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要飞越喜马拉雅山。

【答案】 (1)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3分) (2)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4分)

18 / 23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2分)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2分) (4)C(2分)

21.【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岛屿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使该岛屿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该岛屿所处纬度较高,所以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岛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因此形成冷湿的环境。 【答案】 (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4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2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2分)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2分)

22.【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年降水量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减少。该区域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上西风带来的水汽,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加上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大陆中部。第(2)题,甲城市位于大陆西岸30°—40°,为地中海气候;乙城市大致位于纬度位置相同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甲城市地势较高,西海岸又有寒流经过,属于地中海气候,气温年较差小;乙城市地处平原,有暖流经过,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 (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4分)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6分)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4分)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6分)

23.D 要获得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要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其次要进行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最后要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24.A 晴天正午时刻,裸露的公路温度较高,菜园、鱼塘、果园的比热容都比较大,温度较低。

25.D 在城市交通中,应用GPS技术可进行定位和导航,因此应用GPS技术可以确定待救援车辆的位置。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应用RS技术,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属于遥感影像的判读,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需要应用GIS技术。

26.B RS是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取信息的,该信息一般为图片资料(如本题的影像图)。堰塞体垮塌后淹没的居民点,需要通过GIS模拟分析后才能确定。

27.D 乙处为堰塞体的来源地,因而为四处中海拔最高处;甲处位于堰塞湖的湖面,因而其海拔应高于下游河谷中的丁处;丙处位于堰塞体下移路线上,其海拔应低于乙处,但高于河谷上的甲、丁两处。

19 / 23

28.A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的功能。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整合、集成网络信息,获取实时通信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

29.D 从图上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扩大城市空间规模,也不能加速人口集聚。

1.C 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地面可防外人跌入;地坑中的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对美化建筑作用也很小。

2.B “地坑院”是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水不易出露,降水较少的地区。

3.D “地坑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代表性剧种是秦腔。 4.B 根据图示水系分布可以判断出图中的穿越路线主要经过山脊。

5.C 冬季气温低,积雪厚度大,不适宜徒步旅行;7月正处于雨季,地面湿滑,地质灾害多发,较危险。9月雨季已过,且气温较高,比较适宜徒步旅行。

6.C 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为秦岭山地。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升高,山腰处热量减少,形成针叶林带。驯鹿是苔原气候区的动物,不可能出现在秦岭南坡;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分析,太白山没有永久性积雪。

7.A 电动汽车不燃烧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8.C 公共充电桩选址应接近电动汽车最集中的地区,选项中,停车场内电动汽车最集中。 9.B 查找附近的汽车充电桩,需要定位及分析,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10.C 根据“吹沙填海”定义分析可知,“吹沙填海”区域应选择在浅海区域,这样可减小工程量,具有可行性。

11.D 由材料可知,“吹沙填海”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为陆,这就要求把泥沙留在目标圈,使海水流出或渗出,据此可知沙袋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12.【解析】 第(1)问,普拉兰岛处于南纬4°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第(2)问,根据普拉兰岛的海陆位置可知,该岛与大陆相距较远;由材料可知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而腐烂后的海椰子即使漂浮到其他陆地也无法生长。第(3)问,海椰树约生长20年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由此可知海椰子成熟周期长,原料不足;普拉兰岛的五月谷已被当地政府划

20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