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f5d514192e45361166f50c

线性的;(3)当剂量增加时,消除半衰期延长;(4)其他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影响其动力学过程;(5)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形成的原因:代谢酶及载体系统容量限制限定性因素导致体内药物代谢酶或载体的饱和过程有关,与代谢产物抑制和酶诱导等有关。

3.某药按生物药剂学分类属于IV型,请问可以采用什么手段提高生物利用度? 答:(一)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增加药物溶出的方法有: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如制成盐类、制成无定型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2)增加药物的表面积,通常采用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二)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跨细胞膜途径和细胞旁路途径吸收两种机制,使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增加。

4.鼻粘膜给药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在新制剂研发中的应用。 答:鼻腔粘膜吸收药物的特点:(1)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粘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2)可避开肝首过作用、消化道内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3)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4)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

如:口服给药个体差异大、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以及口服易被破坏或不吸收、只能注射给药的药物,可考虑鼻粘膜给药。药物可制成溶液剂或滴入鼻腔,也可以气雾剂给药。 5.简述缓控释制剂体内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1)单剂量给药试验——比较受试者于空腹状态下单剂量服用缓控释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并确认受试制剂的缓控释特征;此试验应提供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AUC0-∞、AUC0-t、Cmax、tmax和F值,并尽可能提供其他参数如平均滞留时间(MRT)等体现缓控释特征的指标。(2)多次给药试验——比较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多次连续用药达稳态时,药物的吸收程度、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情况;此试验应提供各受试者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各受试者达稳态后末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Css(max) 、Css(min) 、tmax、AUC0-∞、AUC0-t、DF、F、MRT、t1/2等。并尽可能提供其他参数如平均滞留时间(MRT)等体现缓控释特征的指标。(3)由于缓控释制剂释放时间长,可能受食物影响大,必要时还应考虑食物对吸收的影响。 6.从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分析,可以通过什么手段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答: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主要包括: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速度、药物剂型的影响、制剂处方的影响、制备工艺的影响。

增加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手段有:(1)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包括制成盐类、制成无定型药物、制成包合物等。(2)改变剂型,制成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液体制剂,其吸收速度比固体制剂要快。(3)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可促进药物吸收的辅料。(4)采用微粉化、固体分散技术增加药物的表面积。 7.注射药物过量后,为了加快药物从血液中的排除,可以采用什么手段?

答:注射药物过量后,为了加快药物从血液中的排除,可以采用的手段有:若所注射的药物具有肠肝循环可以口服活性炭或大孔树脂,阻断肠肝循环;服用调节尿液pH值的药物,加速药物的排泄;注射生理盐水,增加血流量并抑制水的重吸收,以加快药物经肾小球的滤过;喝大量水或服用利尿剂。 8.TDM有何意义,哪些药物需要TDM? 答:TDM的意义:(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2)确定药物合并用药的原则。(3)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4)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手段。(5)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及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

以下情况需要进行TDM:(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2)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3)肝、肾、心及胃肠功能损害。(4)合并用药。(5)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 9.从药物的经肾排泄机制分析药物过量后如何加快药物的排泄?

答:服用药物过量后,为了加快药物从血液中的排除(主要考虑经肾脏排泄途径),可以采用的手段有:(1)服用调节尿液pH值的药物,加速药物的排泄;(2)注射生理盐水,增加血流量并抑制水的重吸收,以加快药物经肾小球的滤过;(3)喝大量水或服用利尿剂以增加尿量,减少药物重吸收量,加速排泄。 10.创新药物研究时,药物代谢研究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创新药物研究中,药物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药物的代谢途径及物质平衡研究。(2)药物的酶催化机制研究。(3)药物与酶的相互作用研究。(4)药物的剂型因素及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1.简述口腔黏膜给药的特点以及适用于该给药途径的制剂特点。试举例说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5页共12页

答:口腔黏膜给药的特点:(1)舌下黏膜渗透能力强,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持续时间长。(2)避开了肝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的降解作用。(3)给药方便。(4)无痛无刺激,患者耐受性好。适用于口腔黏膜给药的制剂的特点:(1)脂溶性、分子型药物,或是水溶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药物。(2)药物溶出速度必须快。(3)药物剂量要小。(4)药物作用强。(5)制剂处方中常加入吸收促进剂。

例如:硝酸甘油片为舌下含服片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治疗以及预防,舌下含服后起效迅速。片剂规格为0.5mg/片,成人一次用0.25~0.5mg舌下含服即可。

12.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 答: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1)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2)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亲和力又取决于药物结构、解离度、脂溶性、蛋白结合率。 通常血流丰富的组织摄取药物较快。

13.为什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延长仅由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肾清除率,但不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除药物的肾清除率?

答:由于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被肾小球滤过,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降低药物的肾小球滤过率,对于仅由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其清除率必然延长。若药物同时还存在肾小管主动分泌途径,该途径不受蛋白结合率的影响,当肾小球滤过减少时药物还可以通过肾小管主动分泌清除,因此其清除率基本不受影响。

14.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答:通常大分子药物和微粒等容易通过淋巴管转运。药剂学通常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脂质体、微乳、微粒、纳米粒、复合乳剂等各种载药系统,以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15.何为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 答:(1)剂型因素:①药物的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药物的化学稳定性。②药物的物理性质,如pH值、游离状态、分子量大小、粒径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③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④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性质与用量。⑤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⑥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

(2)生物因素:①种族差异,不同生物种类及不同人种的差异。②性别差异。③年龄差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的差异。④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因素如妊娠,以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因素能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差异。⑤遗传因素,药物代谢酶活性的个体差异。 16.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答:(1)促进扩散: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2)主动转运: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受代谢抑制剂影响,转运的速率与数量受载体量及活性的影响,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抑制,存在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17.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细胞和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内吞、吸附、融合、膜间作用等。(2)微粒自身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电荷、表面性质等。(3)微粒的生物降解。(4)机体的病理生理状况。 18.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 答:(1)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滤过率下降、尿液的成分改变、尿量减少。(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如大失血)或囊内压升高(如输尿管结石)时,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如果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明显减少或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时,则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率增加。(3)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滤过增多;反之滤过减少。(4)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高的药物肾小球滤过率低。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生药学药剂学分类系统?分类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种分类系统对药物制剂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答: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根据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将药物分为4类:I类高溶解度、高渗透性;II类低溶解度、高渗透性;III类高溶解度、低渗透性;IV类低溶解度、低渗透性。分类的具体标准:(1)剂量值:剂量除以溶解度的比,剂量是WHO推荐的最大剂量(mg);(2)溶解性:高溶解性的药物是指在37摄氏度,pH在1-7.5的范围内,剂量/溶解度比值小于250ml的药物。(3)渗透性:高渗透性药物是指在没有证据说明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情况下,有 90%以上的药物被吸收。

第6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