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全部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全部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5feb13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f

要条件;x=y条件;

22

22

x=y,所以“x2=y2”不是“x=y”的充分条件,“x=y”不是“x=y”的必要

命题(2)中因a = 0? ab = 0,,所以“a = 0”是“ab = 0”的充分条件.“ab = 0”是“a = 0”的必要条件. ab = 00”的必要条件;

命题(3)中,因“x>1?x>1”,所以“x>1”是x>1的充分条件,“x>1”是“x>1”的必要条件. x>1

2

2

2

2

2

x>1,所以“x2>1”不是“x>1”的充分条件,“x>1”不是“x>1”的必要条件. 2

a = 0,所以“ab = 0”不是“a = 0”的充分条件,“a = 0”不是“ab =

命题4)中,因x=1或x=2? x-3x+2=0,所以“x=1或x=2”是“x-3x+2=0”的充要

2

2

分条件.

由上述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过程,可确定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为四类:(1)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q,而q

p.(2)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 q,而q?p.

p.

(3)既充分又必要条件,即p?q,又有q?p.(4)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即p q,又有q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2)利用等价命题关系判断:“p?q”的等价命题是“?q??p”。即“若┐q?┐p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五)、巩固运用

例1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1) p:x-1=0;q:(x-1)(x+2)=0. (2) p:两条直线平行;q:内错角相等. (3) p:a>b;q:a>b (4)p: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q:四边形是正四边形. 分析:可根据“若p则q”与“若q则p”的真假进行判断.

解:⑴由p?q,即x-1=0?(x-1)(x+2)=0,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⑵由p?q,即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知p是q的充要条件,q是p的充要条件; ⑶由p

q,即a>b2

2

a2>b2,知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qp,即a>b22

a>b,

知q不是p的充分条件,p不是q的必要条件.综述:p是q的既不充分条件又不必要条件。 ⑷由q? p,即四边形是正四边形?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知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由p

q,即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

四边形是正四边形,知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

的必要条件;综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以上是直接利用定义由原命题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那么,如果由命题不是很好判断的话,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根据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利用它的逆否命题来进行判断.

例2(补)如图1,有一个圆A,在其内又含有一个圆B. 请回答:

⑴命题:若“A为绿色”,则“B为绿色”中,“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什么条件;“B为绿色”又是“A为绿色”的什么条件.

⑵命题:若“红点在B内”,则“红点一定在A内”中,“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什么条件;“红点在A内”又是“红点在B内”的什么条件.

解法1(直接判断):⑴∵“A为绿色?B为绿色”是真的,∴由定义知,“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 ⑵如图2⑴,∵“红点在B内?红点在A内”是真的,∴由定义知,“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

解法2(利用逆否命题判断):⑴它的逆否命题是:若“B不为绿色”则“A不为绿色”. ∵“B不为绿色 ? A不为绿色”为真,∴“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

⑵它的逆否命题是:若“红点不在A内”,则“红点一定不在B内”. 如图2⑵,∵“红点不在A内?红点一定不在B内”为真,∴“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

如何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中的“充分”和“必要”呢?下面我们以例2为例来说明. 先说充分性: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例如,说“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说“A为绿色”,它足以保证“B为绿色”.它符合上述的“若p则q”为真(即p?q)的形式.

再说必要性:必要就是必须,必不可少.从例2的图可以看出,如果“B为绿色”,A可能为绿色,A也可能不为绿色.但如果“B不为绿色”,那么“A不可能为绿色”.因此,必要条件简单说就是:有它不一定,没它可不行.它满足上述的“若非q则非p”为真(即┐q?┐p)的形式.

总之,数学上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充分”、“必要”两词,与日常生活中的“充分”、“必要”意义相近,不过,要准确理解它们,还是应该以数学定义为依据.

例2的问题,若用集合观点又怎样解释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给定两个条件p ,q,要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也可考虑集合:A={x |x满足条件q},B={x |x满足条件p}①A?B,则p为q的充分条件,q为p的必要条件;②B?A, 则p为q的充要条件,q为p的充要条件; (六)、回顾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了推断符号“?”的意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以及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1)若p?q(或若┐q?┐p),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q?p(或若┐p?┐q),则p是q的必要条件.(2)条件是相互的;(3)p是q的什么条件,有四种回答方式:

①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② 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③ p是q的充要条件; ④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七)、练习巩固:P12 练习 第1、2、3、4题 (八)、作业: P14:习题1.2A组第1(1)(2),2(1)(2)题

注:(1)条件是相互的;(2)p是q的什么条件,有四种回答方式:

①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② 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③ p是q的充要条件;④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1.2.2充要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理解充要条件的定义,了解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定义.(2)、正确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对条件的判定应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正确区分充要条件;2、正确运用“条件”的定义解题 难点:正确区分充要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充分条件?什么叫必要条件?说出“?”的含义

2.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q”及“q?p”是否成立 (1)p:内错角相等 q:两直线平行 (2)p:三角形三边相等 q:三角形三个角相等 (二)、探析新课

1、(通过复习提问直接引入课题)充要条件定义: 一般地,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

这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

条件

点明思路: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不仅要考查p?q是否成立,即若p则q形式命题是否正确,还得考察q?p是否成立,即若q则p形式命题是否正确。 2、辨析题:(学生讨论并解答,教师引导并归纳)

思考: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p: x是6的倍数。 q:x是2的倍数 2) p: x是2的倍数。 q:x是6的倍数 3) p: x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q:x是6的倍数 4) p: x是4的倍数 q:x是6的倍数 总结:1) p?q 且q≠> p 则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2) q?p 且p≠>q 则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3) p?q 且q?p 则q 是p的充要条件

4) p≠>q 且q≠>p则 p是 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强调: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不仅要考虑p?q是否成立,同时还要考虑q?p是否成立。

且p是q的什么条件,以上四种情况必具其一.

3、巩固强化

例题:指出下列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p:x>1 q:x>2 2) p:x>5 q:x>-1 3) p:(x-2)(x-3)=0 q:x-2=0 4) p:x=3 q:x=9 5) p:x=±1 q:x-1=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