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2a5d1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8

2019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o)

1.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分封制。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与“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小农经济的盛行,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不是“五口之家”,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点睛:对材料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和“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说明秦汉时期小农经济比较普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 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朱熹思想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四书集注》突出的是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故排除B、C、D三项。 4. 下图为南宋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的临安

A. 城市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B. “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 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 D. 市坊分离的制度开始被打破 【答案】C

【解析】从南宋临安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可知,城市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布局截然不同,皇宫偏南而不是坐北朝南,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全市,这说明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设计与皇权至上的关系,更没有体现出“瓦”的时间限制,故A、B项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在扬州等一些繁华城市,市坊分离的制度已开始打破,故D项说“北宋开始打破市坊

分离的制度”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5.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A. 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 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尤其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选B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最高军政机构,并非地方监察机构,排除A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军政机构,非中央行政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对立才采取此措施,排除D项。

点睛:材料“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表明中央政府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6. 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 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C. 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D. 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答案】C

【解析】材料指出明代以后关公戏经久不衰,而关公戏强调“忠义仁勇”,这实际上反映出戏曲的教化作用,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市民阶层的形成,也没有体现儒学的神学化,更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世俗化,故A、B、D三项不准确。

7. 有专家认为,明清时期最为惊人的技术成就是凿井技术。当时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钻头,对付不同的岩石,并能提取出岩心。这使井深不断延长,可达四五百米,清代甚至打出了深达1千米的井。此外还开凿了天然气井。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中国 A. 科技在某些领域仍先进 B. 科学技术仍然世界领先 C. 近代化因素在缓慢发展

D. 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列举了明清时期凿井技术的成就,这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在某些领域仍然先进,故答案为A项。材料现象没有直接体现中国的科技仍然世界领先,更没有体现近代化因素缓慢发展和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故B、C、D三项不准确。

8. 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 A. 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 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 C. 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 D.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和“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中国社会逐渐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即“租界”名义上是中国的,但实际上由列强控制,故选D项。近代中国的“租界”虽然是列强侵略中国主权的表现,但没有表明是殖民地,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对“租界”的行政管理,并没有涉及其它方面,排除B项。“租界”并不是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而是西方列强利用“租界”进行侵华,故排除C项。 点睛:材料 “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和“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9. 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洪秀全此举意在 A. 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 B. 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 C. 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 D. 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意在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B项。洪秀全并非利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洪秀全主要是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和洪仁玕等重振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排除C项。洪秀全此举与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