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矿区杨伙盘煤矿煤层特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神府矿区杨伙盘煤矿煤层特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30fe36c1c708a1294a443d

神府矿区杨伙盘井田煤层赋存特征

刘社虎1 ,白如鸿2,左胜华3

(1陕西省煤炭地质测量技术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1;2榆林市杨伙盘煤矿,陕西 神木

719300;3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陕西 榆林719000)

摘 要:杨伙盘井田技改后将达到2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本文论述了该井田各煤层特征,认为该区煤层稳定,厚度大,开采技术条件好,适合建设大型煤矿。

关键词:侏罗纪煤田;煤层特征;神府矿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671-749X(2008)02- 收稿日期:2007-10-28

作者简介:刘社虎(1965-),男,陕西兴平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高级工程师,从事煤地质勘查、煤矿储量管理工作。

0 前言

杨伙盘井田位于神府矿区新民开采区,南距神木县城约30km,井田西北部为石拉沟整合区,东北部为石岩沟整合区,东南部为榆家梁井田(扩大),长约6.6km,宽约4.4km,面积26.9136km,保有资源储量29465万吨。煤质为不粘煤以及长焰煤,煤的水分(Mad)4.03%-11.06%,煤层灰分(Ad)平均值7%左右,全硫平均在0.4℅以下。发热量(Qgr,d)为29.93-30.90MJ/Kg。可选性属易选煤。抗碎强度高,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好。煤层的煤灰成分以较低熔灰煤为主,部分高熔灰煤。煤中有害元素砷、氯、氟、磷含量低-特低,是良好的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低温干馏用煤。目前核定生产能力75万t/a,2006年进行升级改造,生级后一水平开采上组煤(2-2、3-1)将达到240万t/a规模项目,二水平开采下组煤(4-3、5-1)时达到最终400万t/a规模。

2

1 地质背景

扬伙盘井田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永坪组、侏罗系下统富县组、侏罗系中统延安组、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离石组和马兰组,全新统河流冲积层及风积沙。区内含煤地层为延安组地层,为走向NE-SW、倾向NW,倾角1~3°的单斜构造,无褶曲,无断层,无火成岩入侵,构造简单。延安组自上而下分为Ⅰ—Ⅴ段。由于中侏罗世后期历次构造运动影响,延安组第Ⅳ段、第Ⅴ段遭到严重剥蚀,保留不全,延安组第Ⅰ—Ⅲ段地层保留完整。厚度131.85-289.90m,一般厚280m。

本区延安组含有对比意义的煤层8层,分别为1-1、1-2、2-2、3-1、

① 本文第一作者在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工作期间的成果。

图1延安组层段

划分及煤层编号

1

3-2、4-2、4-3、5-1,其中1-1煤层位于梁峁顶部,已全部自燃,4-2煤无可采见煤点,1-2煤和3-2煤层属零星可采煤层,主要可采煤层4层,分别为2-2、3-1、4-3、5-1煤,其中2-2、3-1煤大部可采,4-3、5-1煤全区可采。

2 煤层赋存特征

煤层赋存在煤系剖面上(图1)有如下特点:煤系上部75m和下部86m不含可采煤层;煤系中部52m亦不含可采煤层;可采煤层集中在煤系中上部和煤系中下部;煤系中上部是两个中厚煤层;煤系中下部是一薄一厚。

1煤在井田南半部已遭古剥蚀,分布在井田西北域、三大冲沟之间,局部已自燃。井田内见煤点19个,可采点14个,煤厚0.60-1.88m,均厚1.33m,变异系数0.40,可采概率52%,由于厚度变化较大,加之支沟割切冲蚀,自燃缺失等因素已不连片,无法机械化开采,为零星可采煤层。

2煤厚度2.05-2.85m,均为中厚煤点,平均厚度2.45m,变异系数0.14,可采概率100%,煤层稳定,但仍能看出东南薄,西北厚趋势,可采面积为 14.07km2(图2)。煤层基本不含夹矸。埋深0-136.48m,底板标高1150-1100m。该煤层自燃破坏十分严重,运输大巷东南翼沿黄羊城沟火烧区宽达500m。运输大巷西北翼,煤层沿三大支沟的火烧区宽度是900-1700m;余下的煤层可采宽度是500-1000m,一个完整稳定的中厚煤层被割切得支离破碎。这给采区及工作面布设带来极大不便。该煤层为中厚煤

层,大部可采,煤层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性明显,结构简单;煤类以长焰煤41号(CY41)为主,煤的灰分、硫分的标准差分别为1.91和 0.08,灰分、硫分变化小,属稳定型煤层。

3煤是一个煤层两分岔的主层位—上煤分层。井田内见煤点62个,煤层复合区在Sn4、Sn7、Sn10、Sn13、YB4一线东南隅仍称3-1煤。煤厚3.33~3.79m。含夹矸1—3层,一般厚0.27~0.35m,最大厚0.75m;岩性多为泥岩,少量粉砂岩。可采面积为 22.21km2。3-1煤厚度1.10~3.79m(含复合区),平均厚度2.23m,变异系数0.35,可采概率100%。煤层厚度变化规律明显,自复合区向西逐渐减薄(图3),至井

图3 3

-1

-2

-2

图2 2

-2

煤 厚 度 等 值 线 图

-1

煤 厚 度 等 值 线 图

2

田西隅Ya22孔厚1.10m已为薄煤层。埋深0~170.95m,底板标高1120~1080m。分岔区3-1煤含夹矸一层。夹矸厚0.08~0.37m,一般厚0.10~0.18m。其实夹矸分属三个层位。中部和上部一层岩性为粉砂岩,属少量出现的层位。大部出现的是下部层位,岩性泥岩、粉砂岩约各占半。3-1煤沿黄羊城沟北岸煤自燃严重,火烧区占去运输大巷东南翼面积1/4。运输大巷西北翼,煤层基本保存,仅在B4孔、B16孔和Ya18孔处各有小片火烧区。

该煤层主要为中厚煤层,大部可采,煤层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性明显,结构简单;煤类以长焰煤41号(CY41)为主,煤的灰分、硫分的标准差分别为1.98和 0.06,灰分、硫分变化小,属稳定型煤层。

3煤是3-1煤的下分岔煤层。井

-2

田内见煤点36个,可采点18个,煤厚0.31~1.27m,可采区范围平均厚度1.04m,变异系数0.23,可采概率34%。该煤层普遍含矸一层,位于煤层上部,厚0.09~0.37m,一般厚0.10~0.18m,岩性多为泥岩,次为粉砂岩。此煤层沿分岔复合线700m宽范围内有可采煤层,以外全是不可采薄煤区域(图4)。在可采区范围内上距3-1煤0.80~6.97m,一般间

距2~4m,顶板很薄,故3-2煤有条带状连片小可采区域,定为零星可采煤层。

4煤厚度1.07~1.65m,平均厚度1.26m,变异系数0.22,可采概率100%,煤层虽薄但厚度很稳定。在井田内自东南向西北有减薄趋势,至井田西隅Ya22孔煤1.07m,可采

面积为26.57km2(图5)。该煤层基本不含夹矸,仅3个见煤点有夹矸一层,位于煤层下部。矸厚0.05~0.20m,岩性为粉砂岩或炭质泥岩。埋深19.42~222.13m,底板标高1105~1020m。该煤层主要为薄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性明显,结构简单;煤类为不粘煤31号(BN31),煤层灰分、硫分的标准差分别为3.62和 0.03,灰

图5 4

-3

-1

图4 3

煤 厚 度 等 值 线 图

-3

煤 厚 度 等 值 线 图

分、硫分变化小,属稳定型煤层。

5煤厚度2.84~5.33m,平均厚度

-1

4.05m(见煤点45个),属厚煤层。变异系数0.31,可采概率100%,煤厚变化较大,但规律性明显,煤层由南向北逐渐减薄(图6)。南境Ya6孔、Ya19孔一线煤厚4.80~5.33m,至北部B4孔、B9孔一带减薄到3.50m。可采面积为26.26km2。一个有趣现象是,在南部一大片煤层厚度大于4m包围中,竟然出现Ya2、Ya5孔形成约0.20km2中厚区域(厚

3

2.84m)。这是巨厚泥炭沼泽掩埋过程中出现负载构造,使煤层突然减薄所致。该煤层大部不含矸,但井田西南部在煤层底部多含夹矸一层,厚度0.21~0.45m,岩性多为泥岩,少量粉砂岩,个别炭质泥岩。煤层埋深51.93~255.56m,底板标高1070~972m。该煤层为厚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性明显,结构简单;煤类为不粘煤31号(BN31),煤的灰分、硫分

图6 5-1 煤 厚 度 等 值 线 图

的标准差分别为2.26和 0.03,灰分、硫分变化小,属稳定型煤层。

3 结论

杨伙盘煤矿是榆林市建设的一处大型煤矿,煤层稳定,开采条件相对简单,煤质较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适合机械化开采,由于井田边部煤层有一定的变化,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提前探查,避免盲目掘进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5队.陕北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沉积环境[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王双明.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3]赵隆业.煤层地质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4]范立民,杨宏科.神府矿区浅部煤层的赋存特征与影响因素[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27(3):22-2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