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公开课教案 - 1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公开课教案 - 1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4cf360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7

度数 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的去猜想,试着说一说!

附录2: 趣味练习: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 o B、先左转80 o ,再右转80 o C、先左转80 o ,再左转100 o D、先右转80 o,再右转80 o

1 2 o

附录3:巩固练习:

1、如图,直线a∥b,∠1=54,

那么∠2、∠3、∠4各多少度?

2、请在括号中填写理由:

3 a b

4

(练习1图)

①∵∠B=∠3 ∴AB∥CE ( ) ②∵AB∥CE ∴ ∠A=∠2 ( ) ③∵AB∥CE ∴∠B+∠BCE= 180o( )

④∵∠A=∠2 ∴AB∥CE ( ) 3、如图,填空: ①∵ED∥AC(已知)

∴ ∠1=∠C ( ) ②∵DF∥ (已知)

∴∠2=∠BED ( ) ③∵AB∥DF(已知)

∴ ∠3=∠ ( ) ④∵AC∥ED(已知)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A E

2 B

1 3

C

D

(练习2图)

A E 2 F

1 3 D (练习3图)

C

4、请结合图形,根据所给定的平行线填入所需的角,并说明理由。(能否找出所有的情况)

E D C ① ∵AB∥CD

A

F B

∴∠____=∠_____( ) ② ∵AD∥BC

∴∠____=∠_____( ) ③ ∵AE∥CF

∴∠____=∠_____( )

附录4:探究题:

如图甲: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试加以说明。

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乙时,结论改变了吗?图丙中的∠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丁图所示,∠1+∠2+∠3+…+∠n的和又为多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 说明: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所以本节课定理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会比较轻松。本节“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所以确定“平行的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性质定理”,且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的“判定定理”互为逆命题,所以很容易将本节内容与前面的知识混淆。因此,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就被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鉴于实验几何是发现几何命题和定理的有效工具,在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我是通过“做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先度量,通过填空引入定理,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从推理能力来说, “说理”对于学生来讲还较为陌生,不知应该说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因此鼓励学生利用性质

A

B

C

A 1 2 B

A

1 C

E

(图甲)

A 1 2 3 4

E

D

n

E

(图丁)

1 2 3 4 D (图丙)

3 D

(图乙)

B

2

E B

3 D 1对性质2、3进行说理、论证。为了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编排了一些填空题。之所以安排趣味练习,目的在于想让学生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探究题的安排,我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