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先学后教模式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先学后教模式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87f79c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1

1、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旬、熬”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课《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出示目标,齐读。(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读课文,扫除生字:

师: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

自学指导

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规矩(ɡuī) 万象更(ɡēnɡ)新 一擦(cā)黑 2、齐读易错字正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比正确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的字音大家都读准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划出词语理解。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

“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

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

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

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比正确划分层次: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

自学指导

现在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1、生自由读课文,分段落。 2、指名回答

第一段(1—6)讲北京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进而详细介绍了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进而详细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都做些什么,有哪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第二段(7)作者浓墨重笔,详细描绘了北京除夕的热闹场景,让人感受到北京春节那浓郁的民俗文化。

第三段(8—10)写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人们的一些活动。

第四段(11—12)作者通过对各形各色灯的描写,突出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说明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第五段(13)写充满美好和快乐的新年好像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了新的生活,新的工作。

师:大家对课文的层次理得很清晰。我们接下来自学。

五、当堂检测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比谁的字写得正确又漂亮。请同学们认真看课后生字1分

钟(可书空),一分钟后开始提写生字。 1、生自由识记生字。

2、提写生字,指名后进生上台板演。 3、让学生上台纠错。

六、课后作业:

生字3+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6课《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目标(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一):

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学,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1、生认真自学。 2、检测:

(指名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八这天家家都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八过后大人们忙着预备过年所需的物品,孩子们则准备自己喜欢的杂拌儿、爆竹和各种玩意儿。腊八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要吃糖,天一擦黑,就放起了鞭炮。除夕这天非常热闹,家家酒肉飘香,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除夕之夜家家灯火通宵,晚上要吃年夜饭、守岁。正月初六,多数铺户开张人们在闲暇时间去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元宵节到来时,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处处张灯结彩,各色各样的花灯高高地挂了起来,小孩们燃放起花炮,尽情地玩耍,人们在这一天里都要吃元宵。正月十九北京的春节才宣布结束。)

师:大家自学得很认真,我为你们高兴。接着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钟后比谁体会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汇报学习情况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在处理详略上十分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作者这些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师:重点品读第七段。我们一起来感受春节的热闹。 3.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老北京的春节带给他们的感受,教师再作总结。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老北京显示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品味体会课文,感受民俗:

⒈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总体感受了北京的春节,你们觉得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有哪些呢?(除夕、元宵节)(学生说后出示幻灯片)

⒉ 认真读读第7自然段、11自然段和12自然段,看看书本是怎么写的?(学生说后

出示幻灯片)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⒊ 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在喜庆、热闹、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元宵节的灯会又是全民同庆的狂欢。同学们齐读第7段、11段和12段,把除夕喜庆、热闹的气氛和元宵的灯多人多的情景朗读出来。(配纯音乐《新年好》朗读,让学生的感情达到高潮)

五、当堂检测: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回家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年轻一代摒弃繁文缛节,不太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爆竹烟火 酒肉香味 悠闲娱乐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