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先学后教模式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先学后教模式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87f79c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1

乐府”。 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第一次先学后教: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二次先学后教: 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板块四 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第三次先学后教: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

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当堂检测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4、藏戏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课《藏戏》(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生:有!)声音很洪亮,说明你们信心十足。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读课文,解决词语问题

自学指导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者同桌交流理解文中词语,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在文中用“——”划出,5分钟后一起交流。

1.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如学生都不会,老师来完成)。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吞食。噬,咬。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比正确理清层次:

师:词语大家理解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生自由读课文,分段。 指名回答:

第一段(1—3)概括藏戏的特点。 第二段(4—7)写藏戏的形成。 第三段(8—20)藏戏的特征。

第四段(21)总结全文,写藏戏的传承途径。

师:大家对课文的层次划分得很清晰。我们接着往下自学。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比正确理解课文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2、藏戏有哪些特色呢? (4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1、生按要求自学。

2、检测。(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问题(1)预设答案:

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如不完整可请其他学生补充。 (文章写了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的内容。)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相信第二题也难不倒大家。 问题(2)预设答案:

(面具具有象征意义和特点;有固定的程式;具有广阔的背景和简朴的舞台;剧情靠解说来描述;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的时间长) 师:大家表现得很出色。我为你们高兴!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品读课文,比有感情朗读

自学指导

师:课文写得很美,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分钟后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1、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段落——生点评。

六、当堂训练

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七、板书设计:

藏戏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特色: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风格——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5*、《鲁滨孙漂流记》梗概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 3.读懂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

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吗?有谁能告诉我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 (板书:英、笛福,出示笛福的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笛福(约1660-1731)英国作家,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171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同年又写了续篇。1712年,英国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的《环球巡航记》披露一件奇闻:一个水手被抛在距智利海岸五百海里的荒岛上,孑然一身,生活了四年多。这件奇闻就成为笛福写作《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来源。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他小说有《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读课文,理解词语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或问同桌,解决不了的标上问号,5分钟后我们一起交流。 1.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老师适当引导)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

自学指导

师:大家自学地很认真,现在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钟后比谁概括的准确)

1.生自学

2.指名回答——不完整其他人补充。 3.预设答案:

答案一:主要内容: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