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元代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b76865ddccda38376baf9c

(四)张倩女形象的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 (2)有沉重的精神负担——担心母亲悔婚,王文举得官后易妻。

(五)艺术特色

(1)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爱情理想——离魂。

(2)曲词优美婉转,多化用唐诗宋词构成优美的意境。

第三节 其他后期杂剧作家

一、乔吉

(一)乔吉的生平和创作

乔吉一名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也是元杂剧后期文采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博学多才,终身未仕,长期流寓杭州,是个柳永式的疏狂才子。现存剧目11种,剧本3种,《两世姻缘》为其代表作。

(二)《两世姻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思想内容:《两世姻缘》演韦皋与韩玉箫两世姻缘的故事,歌颂了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取材于唐人《玉箫传》和范摅的《云溪友议》。 剧情梗概:第一折:伤别。第二折:病亡。第三折:转世。第四折:续缘。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韩玉箫主唱。)

(2)艺术特色:

① 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转世为人,再续前缘。

② 曲词清丽华美,与郑光祖杂剧的风格比较接近。名曲为第二折的 [商调集贤宾]。

二、秦简夫

(一)秦简夫的生平和创作

秦简夫,大都人,流寓杭州。今存剧目5种,剧本3种,《东堂老》为其代表作。

(二)《东堂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 思想内容:《东堂老》写儒商李实(东堂老)教育友人之子扬州奴浪子回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致富、遵守信义、节俭好学的儒商形象,说明元代的商业文化已影响了元杂剧的创作,商人形象已作为正面主角出现;另外,也批判了富家子弟好逸恶劳、挥霍享乐的思想。

剧情梗概:楔子:托孤。第一折:败家。第二折:教训。第三折:悔悟。第四折:还银。 (此剧为末本,由正末东堂老主唱。)

(2)艺术特色

① 道白质朴生动。

② 细节描写精彩,刻画扬州奴的败家子形象鲜明生动。

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一)元代包公戏概述

元杂剧现存17种公案戏,其中9种是包公戏。元代包公戏兴盛的原因,是元代吏治腐败,人民渴望政治清明,寄寓于包公式的清官。《陈州粜米》是元代包公戏中的优秀作品。

(二)《陈州粜米》的思想内容 剧情梗概:楔子:朝廷粜米赈灾。第一折:贪官打死灾民。第二折:包公奉旨查问。第三折:包公微服私访。第四折:包公判案除奸。

(此剧为末本,第一折由正末扮演的灾民张忄敝 古唱;余下各折由正末扮演的包公唱。)

主题思想:此剧通过贪官杨金吾、刘时中去陈州粜米赈灾、打死灾民张

忄敝 古;清官包拯为张忄敝 古报仇申冤的故事,真实反映了元代深重的阶段压迫和剥削,歌颂了为民除害的包公,表达了人民要求申张正义的愿望。

(二)艺术特色

(1)塑造了敢于反封建压迫的灾民张忄敝 古的形象和为民除害的清官包公的形象。包公的形象,既有历史上包公的刚正不阿,又有不同史载的幽默风趣,是个平民眼中亲近平和的清官形象。

(2) 喜剧色彩——第三折写包公乔装私访引起妓女王粉莲和两个贪官的误会。

思考题:1、分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的形象。 2、分析《陈州粜米》中包公的形象。

第七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一、什么叫散曲

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散曲小令也叫街市小令、叶儿。

二、散曲的来源和兴起

(1)宋词:不少曲调从词调发展而来,如《念奴娇》、《点绛唇》等,但散曲只唱单调。 (2)诸宫调:套数如同诸宫调,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

(3)北方民歌:吸收金朝等北方民歌、少数民族歌曲,如《山坡羊》、《豆叶黄》、《干荷叶》。

三、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1)分为小令和套数两大类,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句押韵。

(2)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带过曲,为小令的变体,用同一宫调的二至三调。 (3)多用衬字。 (4)无入声。 (5)抒情直露。

四、元散曲作家的流派和分期

元散曲的流派大致分为豪放与清丽两大流派。豪放派以马致远为首,其他作家有张养浩、贯

云石等。清丽派以张可久为首,其他作家有白朴、乔吉等。

元散曲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白朴、卢挚、张养浩等,以马致远的成就为高。元散曲的后期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张可久、乔吉、贯云石、睢景臣等,以张可久的成就为突出。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

一、马致远的散曲

马致远在元代被誉为“曲状元”,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为《[越调]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小令连用名词,描画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篇末画龙点睛,点明游子思乡的主题。全曲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有唐诗的韵味,故备受称赏。

马致远的套数名作为《[双调] 夜行船?秋思》,写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怀,对隐逸生活的歌颂。全曲由7支曲组成,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曲 [夜行船],慨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2)[乔木查] 等5支曲,说明名利皆空,唯有归隐大自然才是归宿。(3)尾曲 [离亭宴煞],批判世人追逐名利,歌颂归隐生活。

艺术特色:(1)感情强烈,表现酣畅,多用感叹句、反问句。(2)善用鼎足对和博喻。(3)语言明快宏放,雅俗兼备,体现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二、张养浩的散曲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历城(今济南)人。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张养浩的代表作为《[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为作者任陕西行台中丞、前往关中赈灾时所作。作者从沿途景色勾起思古之情,追昔抚今,结句点题:指出历代王朝的兴亡,都是建立在人民苦难的基础上。

在艺术上,此曲寥寥数语,高度概括,精警深刻,尤以结末的对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影响深远。另外,全曲气势雄浑、语言刚劲,也体现了张养浩作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第三节 元代后期散曲

一、张可久的散曲

张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他与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双璧”。有散曲集《小山乐府》。

张可久的散曲名作为套数《[南吕] 一枝花?湖上晚归》,描写作者携美人游西湖的赏心乐事,寄托隐者流连湖山的高雅情趣。此曲共3支曲,分为3个层次:(1)[一枝花] 曲,写黄昏赏花;(2)[梁州] 曲,写入夜赏月、品酒、唱曲;(3)[尾] 曲,写深夜归来。

艺术特点:(1)营造清雅的意境;(2)化用前人诗词名句;(3)语言清丽文雅,善用对句和

鼎足对,体现出清丽派散曲家的特点。

二、睢景臣的散曲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代表作是《[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高祖还乡》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写汉高祖刘邦还乡的故事。这首套曲共有8支曲,分为4个层次:(1)[哨遍] 曲,写村民们准备迎驾的情况。(2)[要孩儿] 至 [三煞] 曲,描写刘邦到来时的显赫排扬。(3)[二煞]至 [一煞] 曲,村民揭穿刘邦的老底。(4)[尾] 曲,写村民要向刘邦讨债。

这首套曲通过村民嘲讽汉高祖刘邦还乡时的装腔作势,揭露他的丑恶老底,表现出对封建皇权的极度蔑视;实际上是借古讽今,讽剌元蒙统治者每年耗费巨资回东北祭祖,反映出作者的民族情绪。

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用村民的口吻描述刘邦还乡的场面,滑稽可笑,达到讽刺的目的。(2)语言犀利风趣,通俗自然,富于讽刺色彩。

思考题:1、元散曲的体制如何?

2、马致远和张可久的散曲各有什么特色? 第八章 宋元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概述及其体制

一、什么叫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亦简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二、南戏的产生和发展

南戏产生于宋代,繁荣于元代。它吸收宋词、诸宫调和宋杂剧的艺术成就而形成。

三、南戏现存的作品

现存剧本15本,残曲19种。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末明初四大传奇,高明的《琵琶记》。

四、南戏的体制

(1)结构: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十出。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从第二出开始才是正戏。

(2)音乐:以南方歌曲为主,有入声。曲词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 (3)演唱:各个角色均可演唱,还可合唱、伴唱。 (4)脚色:生、旦、净、丑、末、杂。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一、高明的生平和创作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今温州)人。出身书香世家,曾从理学家王氵晋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