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c50d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5

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问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三大题,20小题,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积累(1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南方的山如少女般亭亭玉立,秀美而端庄,是一个俊俏yúnchèn的女子;北方的山则多半重岩叠嶂,连绵不断,给人一种厚重踏实的感觉,是一位稳重寡言的男子汉,粗gu?ng豪迈不修边幅,有着男儿的血气方刚。 ▲ 丽的泰.

山可谓是北方山的代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无不透着男儿气概的刚性美。

(1)加点字“血”在文中正确的读音是( ▲ )

A. xiě B.xuè

(2)填入文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绮 B.琦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粗(gu?ng) ▲ (yúnchèn)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虽乘奔御风 (2)晓雾将歇 (3)互相轩邈 (4)窥谷忘反 ....3.古诗文填空。(8分)

(1)相顾无相识, ▲ 。(王绩《野望》)

(2)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留下了很多塞外边境景象的绝妙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 , ▲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观的景象。

4.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为“两浙风光三月柳”选出下联。( ▲ )(2分) A.齐家立业即文章 B.千秋功业一楼书 C.四面湖山依几席 D.争与友人戏落红

1

二、阅读(31分) (一)名著阅读(5分)

5. 801班举行:“我最崇敬的他——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 的内容。 (1)人物形象(1分)

作者埃德加·斯诺对“他”的第一印象:“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作者评价(2分)

作者对“他”的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请你结合书中内容,说说作者这么评价原因。

▲ (3)感人事迹(2分)

作者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在出发前“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但采访结束后,预言“红色中国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可以说是被事实改变和说服了。 请你从“他”的主要经历中,选取一个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8题。(10分)

书香过大年,日照市民图书馆里读书热

徐忠彪

①大众网日照2月8日讯 (记者张丽)猴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据统计,8日当天,日照图书馆累计入馆人次千余人。

②春节假期,除了购物与旅游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而日照图书馆随着开馆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假期,更是点燃了日照市民们的阅读热情。8日下午,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为图书馆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无论是在图书馆一楼还是三楼,各个阅读区的读者都不少。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③“孙女的爸妈上班,我带着孙女来看书。”在儿童阅读区,65岁的宋进尚正在陪着4岁的小孙女读书。宋进尚告诉记者,假期还是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希望带着孙女从小多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来图书馆看看书多学知识。

④“今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列下很多名单,正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了。”今年正在日照开发区兰州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祥鹏还是第一次到图书馆,找到要借的图书,陈祥鹏迫不及待地在少年阅读区外的休息椅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神秘岛》《吹牛大王历险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陈祥鹏的父亲告诉记者,从明天开始就要带儿子四处走亲戚串门,这样儿子就可以在走亲

2

▲ 。 戚之余,灵活利用时间多读课外书。

⑤春节假期,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涨。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猴年春节日照图书馆春节假期持续开馆,同时还特意新上架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全套图书。在图书馆三楼阅读区工作的人员张金花,一边整理着新上架的图书,一边忙着在入口处随时做引导。张金花告诉记者,因为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加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大年初一没有给亲戚朋友拜年。得知是记者正在采访,张金花特意跟记者嘱咐道,“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市民文明读书、文明借书,尤其是一些图书馆的条例规定,建议市民在借阅之前仔细了解。

⑥除了借阅图书,还有不少孩子、市民选择在图书馆自助选片看电影。68岁的市民王女士在电影播放自助机前刚刚看完《集结号》,王女士告诉记者,家住在图书馆附近的荣誉世家小区,非常方便。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带着孙女来图书馆。

⑦据了解,春节期间,日照图书馆每日开馆时间为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工作人员轮班上岗,确保市民度过一个书香春节。 6.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2分)

7.结合语境,比较“占领”一词在下列句中的意思,并分析其不同的表达作用。(4分)

(1)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2)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

8.对于此则新闻中报道的“书香春节”这一现象,你怎样评价?(4分) (三)阅读下面文本,完成9-12题(16分)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

3

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从父亲当年留下来的一张黑白照能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往年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我的心一痛,针扎一样,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常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选自《思维于智慧》2017年第15期,有删改)

9.有同学在读完文章后,根据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做了课文内容梳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两幅思维导图。(4分) (1)▲

父亲的背影 以“背影”为明线,特写了父亲背影的四个画面 11111111. 想起父亲年轻时砸石头高大、强有力的背影 →→→→ 父亲挑着人粪去浇地,哈腰抓着扁担的背影 (2)▲ (3)▲ ↓

以“我”的情感为暗线,写了三次落泪 年老的父亲倒挂在树上的危险处境,因为担心而流泪 (4)▲ 4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4分)

(1)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2)这还是父亲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 11.文章写了父亲年轻时那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曾经留给“我”的印象,可为什么在看了库尔贝的油画《采石工人》后,“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4分) 12.作者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两者矛盾吗?为什么?(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岁暮到家(4分)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①。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②。

【注】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辛苦。

13.颔联中“ ▲ ”一句,化用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颈联中运用 ▲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嘘寒问暖的感人形象。(2分)

14.尾联中“愧”和“不敢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二)短文两篇(13分) (宋)苏轼 读陶诗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 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 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 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田家乐 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 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 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 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 千里一笑。 (选自《古典的中国》)

5

一个大“字”,一个“厚”字,看似普通,却有巨大的惊喜和满足。 甲: ▲

如此郑重写信告知此等小事,东坡真是顽皮。难道只是为了让千里之外的章惇一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