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 金题精选试题(9)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三政治 金题精选试题(9)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6d0e7b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f

高三政治试题(9)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 阶段。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培育得当,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材料一 2002-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数 城镇人口比重 比重比上年提高 年份 (万人) (%) (百分点)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50212 52376 54283 56212 58288 60633 62403 64512 66978 69079 39.09 40.53 41.76 42.99 44.34 45.89 46.99 48.34 49.95 51.27 1.43 1.44 1.23 1.23 1.35 1.55 1.10 1.35 1.61 1.32 ——摘自《中国统计年鉴》 注:2011年,东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61.0%,中部和西部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47.0%和 43.0%,超过50%的省份已达15个,继上海市、北京市之后,天津市也超过80%。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二 W市近几年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的新城里人觉得收 入不高,房价飞涨,这些让他们想退回农村;有的觉得与真正城里人差距较大,医疗、社保等和城里人不一样,因而觉得日子过得不滋润、不幸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w市政府如何让“新城里人”稳得住、 过得滋润幸福。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

末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随着80年代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已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使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经营成本高、效率低等,阻碍了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中国农村三次“浪潮”出现的依据。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G公司是一家国有汽车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利润下滑,于是转向当时价格飞涨 的大豆经营。短期获利后,随着大豆价格的下降,G公司又回到利润低迷的状态。经过认真研究,公司领导决定回归汽车生产。他们按照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利润逐步回归。之后,G公司又不断收购、重组其他相关企业,逐步占领国内汽车市场。 (1)运用生产与经营的知识,谈谈你对G公司发展过程的认识。 (2)G公司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

143万平方公里,雾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日本和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考量着党和政府 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8月中旬,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战线广 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百姓生活,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报道。从目前看,“走转改”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挑战,“走转 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 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 是“80后”、“90后”,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羸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走转改”活动对创新新闻报道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对青年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12年1季度-4季度我国企业家信心指数走势图

注1:企业家信心指数:也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它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 经济环境与宏现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

注2:企业景气指数: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的指标。

表二:2012年3月-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

注: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 先行指标,该指数取值在0至200之间,当低于100表示受访者“信心不足”,指数高于100表明“有信心”。

材料二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

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高收入者 的调节力度。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 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规模,支持文化、体育、健身等消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 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材料三 继2012年确定“稳中求进”为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后, 中国经济将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 效。

(1)材料一中表一与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谈谈我国应如何提升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

(2)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说明如何处理好“稳”和“进”之间的关 系。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确定“稳中求进”为2013 年中国经济的总基调。

6.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不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 业转移。阅读表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表:H市经济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偏离情况表

注:①就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若某一产业的结 构偏离度为正,即就业比重高于增加值比重,说明该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劳动力 转出的可能,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

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为60一70%。

材料一 作为珠三角的县级市,H市出口加工型企业创新不足,升级缓慢,经济效益下 滑;传统服务业比重达80%,现代服务业偏低;该市劳动人口以进城农民工为主,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比高达80.4%,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高层次技术人才短缺严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此外,从2012年起,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红利逐渐衰减。

材料二 农民工为H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 成为进城务工的主体,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自己的“梦想”。在工作方面,他们不愿再干苦活、累活、脏活,希望有较好的工作环境,渴望掌握一门新技术,由体力打拼到技能立身。在工资待遇方面,有超三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要求月工资超过4000元或更高,期待比父辈们活得舒服和更有尊严。在生活方面,有超过60%,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城里有稳定工作、能买到宽敞房子,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