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业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年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业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1b5e6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58

4) 清洁生产可以持续,而末端治理不易持续。(4分)

概括而言,清洁生产比起末端治理,更加全面和广泛的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向工业。

44、简述我国环保法中的预防原则及其具体适用。

预防原则是指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破坏等应当事前采取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消除由此可能带来的环境损害。(4分)

预防原则的具体适用包括: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4分)

2)、以环境标准制度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4分) 3)、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质的环境法律制度(4分) 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等

4)、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慎对待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开发活动(4分)

45、 简述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几大基本措施。

答: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其他活动,使污染物或者能量进入水环境,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现象。(3分) 我国水污染防治有下列主要法律措施: (1)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3分)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 (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3分)

(3)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8分)

1)国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 (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如需要,还可在保护区外划定准保护区) 2)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性规定

如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事网箱养殖、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体的活动等; 3)特殊水体保护的法律规定

如乡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保护水资源的需要,可以在准保护区建造湿地、水源涵养等生态保护措施等

(4)对发生水污染事故未按照规定处理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制度 (3分)

46、 简述我国目前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以及对策。

答:农村生活垃圾尚未进入集中处理,农村整体环境呈现脏乱差的局面。据调查, 79.5%的村镇受到了垃圾污染。

2014年新环保法33条第2款规定:“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为为农村垃圾治理给予了初步的法律保证。(2分)

具体来说,治理农村垃圾问题可以考虑下列对策:

1)、理念上贯彻环境利益公平分配原则,具体权利上,环境权平等享有(4分)

2)、增加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相关立法(4分)

3)、比照城市垃圾处理制度,健全农村垃圾处理具体制度(4分) 4)、突出政府环保部门在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中的责任(4分) 特别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责任

5)、借鉴国外先进制度,如环境公益信托制度等(2分)

47、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法律实施的现状,谈谈你对2014年环保法不足之处的认识。 新环保法的不足 1). 立法缺陷:

(a)、效力层级不够 :由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非非基本法(2分) (b)、原则太多,细则不够(2分)

(c)、环境权的宣告和认可不充分(2分) (d)、重污染治理轻生态保护(2分) 2). 法律实效缺陷

(a)、环保执法部门能力不足、难当大任。(6分) i). 多部门插手,有利都要管,有责任都推委

ii). 环保部门“上大下小”倒金字塔, 基层缺人、缺专业素质 (b)、地方主义阻挠,强制措施难实施。(6分)

i). 地方环保部门执法过严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绩和财政收入

ii). 地方环保部门受双重领导:业务上由上级环保部门领导;财政和人事任命由同级地方政府、党委控制。 48、什么是公众参与原则?请结合我国环保法中该原则的具体运用谈谈你的认识?

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在与公众环境环境权益相关的环境开发决策等活动中,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参与这些活动,并且有权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使得该项决定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2分)

公众参与原则可以做如下具体适用: 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分)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分)

3)、环境决策的听证制度+论证会+座谈会(3分) 4)、行政和司法保障制度(3分)

5)、鼓励各种非政府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3分) 6)、确立公众享有环境权。(3分)

49、 简述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有关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定

答:我国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的主要措施包括:

(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依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其他区域,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7分)

(2)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监视、监测环境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的影响;采取措施维护和改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 (6分)

(3)建设项目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此作出评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7分) 50、 简述排污权交易制度及其两种主要方式。 答:排污权交易是指一方排污者将自己经环保部门许可的部分或者全部排污权出售给另一方排污者。这种交易并非完全的市场行为,而是政府间接管制下的不完全市场行为。(3分) 两种方式包括:

1)德国互补式交易制度 (更适合我国借鉴,行政许可一般不许转让) 即:当排污者说排放的污染物低于许可标准时,可以将减排量转移给其他不能达到排污要求的企业。对减排量不转移给其他使用者的企业,可由国家收回并通过税费优惠或环保资金补助和平衡其减排利益。(7分) 2)美国价格式交易制度

即:将排污许可证本身作为可用于市场交换的标的物,对许可证所标明的一定排污量定价,因此,排污许可证可以在交易双方之间转移。(7分)

3)我国的排污权交易现状:目前只有部分地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度,试行水或者大气的排污权交易制度。(3分)

51、什么是协调发展原则?它在我国环保法制度中有何体现?

协调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希在各类发展决策中将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发展相协调一致,而不至于顾此失彼。(4分) 协调发展原则的适用包括:

1)、将环保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分)

2)、国家内部各部门间、国家管理部门与企业、公众之间的协同合作;国际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协同合作(4分)

3)、 建立循环经济型社会 (以垃圾分类处理为例)(4分) 4)、 追求绿色GDP,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习自然资源离任审计(4分)

52、简述我国2014年新环保法的主要优点。

答:我国2014年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总体来说,它有6大亮点,6大不足。(2分) (1)6大亮点:(共18分)

1)、立法理念得到提升,规定了环保优先原则 (3分)

2)、环保意识得到重视,规定了6月5日法定环境日(3分)

3)、监管模式转型:由点源防治转为点面源统一防治,特别突出跨区联防联控 ;

由重视对工业的防治转为对工业及农业的多面防治。(3分) 4)、环保执法由软到硬(3分)

有强权可用:对违法排污设备的查封、扣押权

有强权不尽责的监督:越级举报制度,人大的监督制度 5)、公众权利得以确认 (3分)

新设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新设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6)、法律责任得以强化(3分)

加重加大财产罚:提高处罚力度+增设按日计罚制度;环境侵权责任新增生态侵权责任;首创行政部门负责人引咎辞职制度等

53、我国2014年《环保法》规定允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有哪些? 其具体要符合什么什么条件? 答:我国2014新环保法只赋予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公民个人环保公益诉讼原告资格。(5分)

新环保法第58条要求提起环保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

(1)该社会组织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5分)

(2)该社会组织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5分)

(3)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5分)

54、1. 什么是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生态)破坏?

答:根据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不同可以将次生生环境问题(即人为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4分)

1)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物质或者能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系统失调,影响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的现象。(8分)

2)环境/生态破坏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过度向环境索取物质或者能量,使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8分)

55、简述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责任差别的责任原则。

答:(1)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所有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必须有差别。具体而言就是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活着主要责任。(2)这是因为,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大量使用环境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物造成的。而且发达国家的雄厚技术和财力资源也是以全球环境资源的恶化为代价积累起来的。(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缺乏技术和资金,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均承担责任是不现实的。 56、三同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