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信息技术主体性课堂教学研究 - 课例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10信息技术主体性课堂教学研究 - 课例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43a1008e9951e79b8927a3

信息技术主体性课堂教学研究——课例分析

一、“主体性课堂”:

主体性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二、对主体性课堂的认识:

主体性课堂本质上是教育主体建构其主体性的对象化活动和交往活动。

主体性课堂就是教育者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地、自觉能动地、积极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的教育。

1.主体性课堂是主体性建构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整有效的教学应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耦合而成。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授内容是其变革和改造的客体。通过教授活动,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相互作用的主客体关系,并为学生主体性的建构提供条件。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和发挥自身主体性,改变教材结构和形式,运用适合学生接受特点的方式进行教授,并通过学生的表现与反应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教师在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主体性的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课程内容是客体。通过他们之间的主客体交往关系,学生获得有效的指导和交往经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增强自身主体性。学生运用各种方式给教师的教授活动以反馈,借此,教师可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师主体性的建构。

2.主体性课堂是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 ①教师与学生是相对的两种角色。

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通过彼此交往实现的。

③在主体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本质上是对象化活动的交往关系。

④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相互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

⑤这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对话、包容和共享关系。

⑥师生之间不仅有浅层次的言语交流,更有深层次的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交流;双方能在理解、接纳中承认并保持自身独立性和完整性,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吸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3.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课内外积极思考和质疑中。

①教师主体性

教师教学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要在了解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吃透课本,看到课本背后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之外、学生感兴趣、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及时反映社会现实的教学信息。其次,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要进行设计,把个性化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问题的设置等教学策略进行缜密思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实现自我发展。最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教师对自己的教授活动也应该有评价权。这种评价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过程,它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

验,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②学生主体性

学生学习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性。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课前准备的协商性。教学计划的制定、进程的安排、方法手段的采用到教学效果评估,都由学生与教师协商确定。第二,教学中对活动过程的把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灵活把握活动的步骤。第三,教学实施中的互动互助。一是通过学生主体自我互动,实现对知识的主动认知和理解;二是与教师思维过程互助。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角色互换,把学习过程变成探索、研究过程,教与学实现互助共赢;三是学生自我调节。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潜力。

其次,参与认知和实践的能动性。学生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其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所提供的信息,它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来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能极大发挥学生学习的情意因素。学生的能动性被唤起,就能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同化外界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组合新旧知识,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最后,学习追求上的创造性。创造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学生学习创造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改造旧事物,产生新事物,它通常表现为改革、发明、创新等;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使“旧”我转变为“新”我。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既要追求第一种超越,更应该追求第二种超越。

三、教学实践: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我自己》第三个主题《我的事情我来做》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导入环节:看一看

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到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头儿子既是孩子们熟悉的人物,也是与他们年龄相仿人物形象,教师从数百集动画片内容中选出《拼赛车》这个故事,借助动画片、大头儿子等素材激发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当看到大头儿子要爸爸赔赛车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谁能试着提个问题?很多学生经过短暂思考能够迅速提出:赛车拼好了大头儿子为什么还要爸爸赔赛车呢?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观看从中寻找问题。这时老师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疑问继续观看影片,比一比,看谁能够在后面的影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使得他们更加聚精会神的关注在影片中,寻找着他们渴望的答案,影片结束了,许多学生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他们找到了答案——因为大头儿子想自己把赛车拼好,却被小头爸爸拼好了,所以大头儿子很伤心。教师追问:那么事情又怎么解决的呢?(学生:后来大头儿子又买了一辆,在小头爸爸的帮助下大头儿子终于拼好了。大头儿子高兴极了!)教师再追问:为什么高兴极了?(学生:他自己拼出来了!)教师及时给出学生肯定的评价:同学们真会学习,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仅会思考提出问题,更会通过认真观看寻找到答案,你们真棒!继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你喜欢这样的大头儿子吗?为什么?(学生:喜欢,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做他这样的孩子吗?(学生:愿意)怎样才能成为他这样的孩子呢?(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我的事情我来做”。通过这个导入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带来的喜悦、开心和自豪。为后面的学习交流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总之:一节好课应做到: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

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呼唤、

是希望的激发。

今后还要多学习,多思考,多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