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4e2034ba1aa8114431d9d6

统”,文自有“道”。(2)文学内容与功用的关系,文既载道明道,亦当经世致用。(3)关于创作规律,吸收司马迁的“发愤说”与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提出“穷而后工说”。(4)创作态度,主张严谨勤奋,力戒浮躁。 18.要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无一字无来历”。 19.要点:主题是“让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通过有情人莺莺与张生有情而遭阻,通过艰难的努力斗争而终获成功,表达出来。 20.要点:(1)通过十五贯钱组织情节。(2)巧妙使用误会、巧合的手段。 21.要点:(1)铺垫,险要的潼关不能拱卫皇权,让人寻思巩固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2) “兴亡”百姓均苦的原因。 22.要点:尽孝,勤劳,善良。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要点:(1)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2)天才领袖欧阳修、苏轼等的出现,引领;(3)社会因素;(4)宋代科举“策论”的指挥棒作用。 2.要点:(1)作为领导诗文革新的领袖而产生的影响。(2)培养奖掖青年学人而产生的影响。(3)散文、诗歌、词创作的影响。(4)文论、诗学观的影响。 3.要点:(1)基本主张;(2)欧阳修及其奖掖下的文人集团的形成;(3)诗文词的成就;(4)对后代的影响(明唐宋派,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等)。 4.要点:(1)内容简说;(2)人生哲理分析;(3)艺术特色。 5.要点:(1)诗、文、词、书、小说的各自成就与地位;(2)儒道佛积极的和谐结合文人魅力;(3)豪迈旷达的风格的魅力等。 6.要点:(1)内容简说;(2)人生哲理分析;(3)旷达的情志;(4)艺术特色。 7.要点:(1)婉约是正宗,豪放是流变。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2)北宋、南宋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导致有志之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用词作表达,又每与自己建功立业的志气相连。(3)天才人物的引领。 8.要点:(1)内容方面——爱国、述志等;(2)艺术特色方面——对李杜的继承与发展;独自的风格魅力;(3)数量方面。 9.要点:(1)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前期贵族小姐、少妇的生活形成的悠闲风雅的前期风格;靖康之变以后题材的拓展、视野的开阔的家国之思。(2)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神骏自傲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自然清新的语言;庄重典雅的词品;意境的炼铸。(3)“词论”中表达的对词的本质的独特认识。 10.要点:(1)专力写词,词作在宋代最多;(2)爱国内容的巨大影响;(3)豪放派中的雄奇一路,对苏轼一路有所推进;(4)熔铸与创新出自己新的艺术特色:①从词作看出一个抒情主人翁的英雄形象;②用典的蕴藉繁富;③以文入词;④多样化风格。 11.要点:诗、词、文、文论均有重要影响,分别叙述。

12.要点:文体的内在规律的发展;元代的特殊社会原因,文人无出路,与瓦肆勾栏优伶的结合;天才人物的出现(如关汉卿、王实甫等)。 13.要点:(1)对杂剧形式的形成与完善。(2)剧作题材多样,关注生活,有深刻丰富的认识功能。(3)创作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4)善于营造戏剧冲突,切合舞台需要。(5)语言的戏剧“本色”。

14.要点:即是《西厢记》的成就与影响:主题的提炼、戏剧的冲突、人物的塑造、语言的优美, “让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主题对后世青年男女、后世爱情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15.要点:《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说出主题及其其他主要变化。艺术特色:(1)鲜明的从众的主题。(2)人物形象的鲜明与典型化;莺莺、张生、崔母、红娘形象。(3)严谨的结构,曲折的的情节,优美的辞章。

21

16.要点:(1)远源——原始社会至唐宋;(2)宋金的“诸宫调”; (3)杂剧与南戏。 17.话本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要点:社会、经济、城市、市民化;说话与说话行业;话本;白话小说渊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 (沉郁顿挫) 2.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 (谢眺) 3.杜甫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4.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 (杜牧) 。 6.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 (江州) 为分界线。 7. “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 苏舜钦 和梅尧臣。 8. 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 周邦彦 。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每题1分,共10分) 1.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 )

A.孟郊 B.卢仝 C.李贺 D.刘禹锡

2.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3.下列作品中属于晚唐小品文的是( )

A.《种树郭橐驼传》 B.《阿房宫赋》 C.《野庙碑》 D.《柳毅传》 4.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

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是指 A.筷子 B.眼泪 C.武器 D.首饰

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7.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 B.响应者 C.过渡者 D.集大成者 8.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 )

A.杨炯和杜审言 B.宋之问和沈佺期 C.陈子昂和张若虚 D.魏征和上官仪 9.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 )

A.《丽人行》 B.《过华清宫》 C.《逢入京史》 D.《琵琶行》 10.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 B.骚雅词 C.俚俗词 D.豪放词 三、名词解释(1、2题各3分,第3题4分,共10分) 1.花间集

《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因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十卷而得名。集中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作者多为西蜀人,艺术上以温庭筠、韦庄最高。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内容无非是裙裾脂粉、花柳风月;风格轻柔艳丽,繁缛婉媚。 2.以文为词

.“以文为词”:即语言的散文化,是辛弃疾词的显著特色。其语言风格表现为句式的奇句单行,语调的舒缓自由,语音的抑扬抗坠。同时也将诸多的经传、故事、名言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一并拿来,为我所用。

22

3.边塞诗派

盛唐出现一批主要从事边塞诗歌创作的一派诗人,被称为边塞诗派,他们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诗题材广阔、意象宏阔、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呈现出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美学风格。

1.词, 又名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它是音乐文学,是一种句式长短不齐的用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特点是每首词都有固定的词调,而且“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不能随意增减变换。

3.格律词派:南宋姜夔的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众多的词人,如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都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形成了格律词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 1.简述“唐诗”兴盛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2) 科举、南选为士子打开了进取之门(3) 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4) 文化交流频繁(5) 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6)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2.简述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优缺点

(1)优点 俗:通俗浅显 专:一篇专咏一事 固:程式固定: 优:其优秀诗篇颇得含蓄之致(2)缺点 浅、尽、露 概念化、公式化: 3.简述北宋词的发展变化

(1)晏殊欧阳修囿于传统词学观作艳词,但同时将词导向雅化

(2)范仲淹词带进了边塞内容、张先率先用词序、将日常生活引进词晏几道专攻恋情词 (3)柳永大力创调并大量创作俗词

(4)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藩篱

(5)黄庭坚词抒情日趋自我化,并作了不少艳词俗词,而晁补之则涉及隐逸主题,秦观词专主情致

(6)周邦彦词日趋精美、音律更见讲究,成为婉约之集大成者 4.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技巧

(1)善于描绘事物细节和具体情节,来表达人物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外 (2)运用婉曲回环的手法, 给人一唱三叹、韵味悠深之感 (3)善于把抽象无形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 (4)锤炼语言见“本色” 1.简述诗与词的区别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2)外部形式的差异 句式、句法、韵律、对仗 (3)题材内容的差异(4)语言特色的差异(5)风格的差异 2.简述晏殊欧阳修对词的贡献 (1)雅化(2)抒怀述志缺点 3.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悲幻美 (2)虚幻美 (3)含蓄美 (4)凄艳美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辛弃疾词的多样风格 (1)豪放(2)婉约(3)刚柔兼具(4)寓庄于谐 2.论述李白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23

(1)豪放飘逸的定义(2)内在机制是诗人大开大合的情感变化、外现为诗歌意象在想象时空中的大跨度运动。(3)诗句腾挪跌宕,变化莫测,往往略去了生活的过程。在叙述上表现了不规则的跳跃。感情上瞬息万变。 1.试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1)经营结构之美(2)线条的运用(3)光色映衬之美 2.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创作形式,打破旧有格局,冲破音律束缚(2)内容上,士大夫化 (3)风格上,多样化,于婉约之外,屹然别立豪放、旷达二派 六、作品分析(二选一,共20分) 1.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1)词先渲染了菊赏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抒情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的感受。(2)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濛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3)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叙史事,提炼和选择情节;后四句发怀古之思,状眼前之景,都能做到化复杂为单纯,于单纯中见复杂,完全从诗的构思和主题出发的,选材概括了历史的因素和寄寓了个人的感慨,达到了言简意赅、意在言外的艺术境地。总结其特点有四: (1)选择典型的历史题材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古讽今,以古喻今;(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卒章显志; (3)立意深沉,表达隐曲,含蕴无穷。全诗层层深入,由远及近,由浅见深;行文间利用有关词语关联照应,诗章结构谨严,行云流水,圆熟通达。

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