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4e2034ba1aa8114431d9d6

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4、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6、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8、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9、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0、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在创作上都遵循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张,用典,借鉴前代文学经典。风格上瘦硬生新,后到杨万里时才提出“活法”,不能拘泥于后人。后期受靖康事变的影响,诗风发生深刻变化,诗人开始出现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时之思。形成“一祖三宗”的门派流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11、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弃疾,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1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陆续以《江湖集》的名义刊行,其中的创作主体也大都是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人士,江湖诗派由此得名。此派是一个没有组织比较自由松散的作家群体,只是具有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他们诗法广泛,风格多样,格局稍微开阔,题材来源比较丰富,代表作家有戴复古、方岳、刘克庄等。

13、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因个人的字里都有一个灵字而成为永嘉四灵。他们彼此兴趣相投,诗风相近,又称四灵诗派。贬斥江西诗派而取法晚唐,尤崇尚贾岛姚合。内容较单薄,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艺术上精炼细琢。极少用典,多用白描,诗风偏于野逸清瘦。但其取材太狭,格局太小。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痛。

14、话本:宋代出现的通俗白话小说。说书艺人演出的底本。说书艺人只能以当时流行的口

25

语演说,故话本又为白话小说,这种话本小说的生动性、通俗性远远超过传统的传奇小说,话本在唐代就已出现,但到宋元时期才渐趋成熟。代表作品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 15、诸宫调:是以人边说边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讲唱文学。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唱而得名。大约起于北宋时期孔三传首创诸宫调形式,并且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作《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 大题

一、试述陈子昂诗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主张,一、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二、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三、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的结合,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出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二、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相同:1、都有强烈的功业观念,具有高度的自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2、都非常熟悉边塞风光与边塞战争的内容。3、都擅长七言歌行体。 不同:1、高适善于揭示边塞战争的内容,岑参善于描写边塞奇异的风光,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2、高适诗风倾向于悲壮,岑参诗风以奇峭取胜。3、艺术手法上,高适擅长以对比,岑参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4、高适将自己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色彩,讲究感觉形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三、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和危机爆发后的悲剧,主要内容: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将进酒》《行路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形天真的情怀。

四、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2、气势充沛,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似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3、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畅而变化万端,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向,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秀美意向,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4、语言风格清新俊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是个词语的基本色调。5、少用律诗,多是乐府体为主的古式,七言歌行。 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一,自然明快1,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含丰富。如《独坐敬亭山》2,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反映出来,自然明快如《赠汪伦》二,清新俊逸1,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在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

26

庐山瀑布》2,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浑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如《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成就

杜甫艺术风格总体来说,沉郁顿挫,平淡简节,绮丽准确。1,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种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题格调。2,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在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常常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的表现现实生活。3,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十分注重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多样化的特征。4,杜甫诗歌的诸体兼备,而且个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题材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直接启示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的相当纯熟。 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期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周庄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历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可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题风格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来生气勃勃的是人变的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抑郁心头的悲慨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四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至,以诗人身世飘零还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 试述杜甫是个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现实社会,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奖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的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感受,他才能含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同情,如《无家别》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副活活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里,家仇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 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为进行了深入的

27

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三,杜诗集大成的表现:1,不薄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游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有表现为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又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的影响。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杜甫诗史的叙事手法

1,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历史价值2,但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还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诗则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无家别》3,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他写作方法的变化,a,诗的叙事手法起源很早,如《诗经》,而大量使用叙事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则是杜甫的创造b,杜诗叙事,即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事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气氛,某种境界,如《北征》、《兵车行》,但正是这些细小的描写,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他人的叙事诗,他从概括描写到走向具体事件的片段,更多真实感,生活色彩得到极大加强c,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作为抒情诗来写的,如《羌村三首》,但这些细部描写要表现的是悲喜交集的心境d,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抒情还是叙事,有事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有赋得铺排,散文的笔法,也有抒情的艺术创造,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六、李白杜甫的区别

1、 李白敏于才思,斗酒百篇,援笔立成;杜甫深于学历,精于锤炼,一丝不苟 2 诗风李诗如海,杜诗如海。①,形象方面:李白多为想象,从大处着眼,对形象进行总体勾勒,如破墨写意。杜甫来源于生活,真实而具体,善于精炼,功于描绘。②,意象方面:李白一句一联一形象,疏朗而飘逸,俊美而空灵。杜甫一字一词一形象,紧密而沉着,深沉而厚重。③,抒情方面:李白情如潮水,不可遏制,又如火山,一发不可收拾。杜甫愁肠百结,一唱三叹,曲折反复。④,结构方面:李白具有跳跃性。杜甫往往很工整。⑤,体裁方面:李白善于写乐府、歌行,弱于律诗。杜甫善于律师,弱于歌行、绝句。 七、新乐府运动的理论要点

在文学与现实关系上,白居易主张服务于现实,服务于政治,要求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佳歌生民”,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2、在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认为诗歌有四大要素,情、言、声、义,“根情苗言华声实义”。3、重写实,要求发挥美刺作用,揭露现实弊端,注重刺。4、提倡通俗平易的诗风。 八、韩柳古文要求 1、“文以明道”:倡导文道合一。2、“文以行为本”: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3、“不平则鸣”:文章不能无病呻吟,要求文章积极地平于现实。4、“章妥句适”:建立新题古文的艺术标准,韩愈强调言语贵在创新,结构合理,脉络清晰。 2、九、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感情充沛,风格豪迈,笔锋犀利,气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气势和充沛的逻辑力量,是韩愈散文的基本风格,而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风格,1,论说文气势磅礴,纵横开阖,论证雄辩有利,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2杂文嘲讽现实,揭露茅盾,犀利精悍,或长或短,或庄或谐,嬉笑怒骂,怪怪奇奇,具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杂说》《进学解》。3,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作者强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