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5536518762caaedc33d4b0

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 (1)国际轮胎市场现状

①轮胎市场持续增长,世界轮胎工业重心正逐步向亚洲转移

全球轮胎市场除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短暂回调外,过去几年均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2014年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统计,2013年全球轮胎市场销售额为1,870亿美元,2009年至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05%。 轮胎工业属于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之下亚洲地区具有低成本、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且亚洲地区在轮胎产业链上的原料供应、技术开发、人员培训等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全球轮胎工业的重心和投资正向亚洲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轮胎工业转移的重点之一。总部所在地在中国的轮胎制造商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7.46%提高到2013年的18.64%,预计未来几年亚洲地区轮胎制造业仍将保持增长。

2013年世界轮胎制造商,按总部所在地计算的销售收入分布图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②轮胎行业集中度较高

据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统计,2014年世界轮胎75强排名(根据所统计企业2013年度与轮胎制造有关的轮胎销售额进行排名)前三位的日本普利司通、法国米其林、美国固特异的销售额合计达到705.21亿美元,占全球轮胎市场的37.71%;排名前十位的轮胎制造商销售额合计达到1,177.31亿美元,占全球轮胎市场的62.96%,虽然近几年排名前十位的轮胎制造商市场份额占比有所下降,但由于轮胎行业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预见未来轮胎企业的大型化和集团化趋势将会持续,轮胎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③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轮胎市场竞争的重点

受美国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期,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

擎,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由此带动的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该区域正逐步成为全球轮胎市场竞争的重点。世界轮胎巨头企业正纷纷加大该区域的投入,例如法国米其林近年新建的中国沈阳工厂、印度钦奈工厂和巴西工厂三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9亿美元。

④研发投入逐步提高,创新产品日趋多元化

全球轮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优势,适应全球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各大轮胎生产商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市场对轮胎产品智能化、多样性的需求。 (2)国内轮胎市场现状

①形成完整的轮胎产业链,成为国际轮胎产业转移重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增加,汽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等行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已能够生产子午胎与斜交胎两大结构的乘用车轮胎、商用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基本覆盖各规格系列产品。 轮胎产业链上的原料供应、生产设备、轮胎模具及配件、技术人员培训等在国内均已形成规模效应,轮胎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加之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世界著名轮胎企业正将业务重心向中国转移。 ②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轮胎产量达5.62亿条,比上年增长6.2%,其中子午胎5.11亿条,同比增长7.3%,子午化率为90%,比2013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根据《中国化工报》报道,我国轮胎产量自2006年突破2.8亿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后,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轮胎产量约占世界轮胎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轮胎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32.84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58.59亿美元(不包含自行车胎和摩托车胎),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12%,同时子午线轮胎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实现从斜交胎出口为主向子午胎出口为主的转变,提高了轮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③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目前世界主要轮胎制造商已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轮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轮胎生产技术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体得以提高。同时,为适应海外发达市场对轮胎产品日趋严格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在我国大力扶持高性能、智能化等新

型轮胎产品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我国轮胎生产企业正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继续稳步提升,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正进一步缩小,不少工艺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在关键领域也获得重大突破,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等,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有能力生产制造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国家之一。

④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大

根据《轮胎产业政策》,国家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线轮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严格限制斜交轮胎发展,除航空轮胎外,不再新增斜交轮胎产能。同时,根据《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国家将低碳、节能、安全、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以上述产业政策为指引,今后我国轮胎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有望逐步加快。

⑤已形成产业集群,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同质化严重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公布的数据,从地区分布来看,2013年山东省全钢子午胎产量约占全国的58%,半钢子午胎产量约占全国的49%。轮胎产量在重点地区已形成了较高的集中度。但是我国目前轮胎制造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另外,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单纯追求量的增长和生产能力的简单复制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与先进的跨国公司相比,国内轮胎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新材料研究、原材料检测、成品检测及试验、品牌定位等方面差距明显。 国内外轮胎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1)国际竞争状况

世界轮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前十大轮胎生产企业已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全球轮胎行业的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且产业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欧洲和北美轮胎产销增加量呈逐渐递减趋势。在20世纪80、90年代世界轮胎生产重要地区和出口地区转移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催生了一批像韩国韩泰轮胎、韩国锦湖轮胎和台湾正新轮胎等知名轮胎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已逐步成为世界轮胎行业发展的新

重心。2014年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发布世界轮胎75强名单,其中中国大陆企业29家、台湾企业5家,印度10家,美国5家,日本4家,韩国3家。 根据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周刊统计,2006-2014年世界轮胎75强中前三名以及我国轮胎企业的销售额变化趋势如下: 全球及前三轮胎企业销售额

2013年前三强市场份额

中国及中国大陆轮胎企业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