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中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中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912848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f

..

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4分)

第一处:纤夫们声音洪大,脚步齐整,力量惊人。第二处:赵青云丧妻后内心的痛苦、精神的崩溃。 16.作者多次描写滩上拉纤的场面,试探究这样写的表达效果。(6分)

①突出了纤夫们的艰辛、坚毅、默契;②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③揭示了旧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悲苦;④贯穿全篇,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中国书法与建筑

林语堂

①我们每天要目睹自己建造的房屋,在里面消磨掉大部分时光,糟糕的房屋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自然就有美化这些房屋的要求。问题是怎样让砖块灰浆有一定的寓意,表达一定的美,赋予它一种精神。就像欧洲大教堂那样,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的精神。

②中国建筑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建筑从梅花枝头获得了灵感――首先变换到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换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

③中国建筑甚至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难置信。这种影响可见于构架的大胆应用,比如柱子和屋顶,厌恶直线、死线。而这一点在倾斜屋顶的演变中显得更为明显。

④间架结构或露或藏,与绘画中的“笔触”问题极为相似。在绘画中,轮廓线并不仅仅是用来标志事物的模样和外形,而且表达了本身的大胆与自由。而在中国建筑中,木质框架总是显露在房屋的墙壁后面,而且大梁和小椽在屋内屋外总可以看到。

⑤这都起因于一条著名的书法原则,即“间架”。一个字的诸多笔画之中,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主要的横笔或竖笔,或一个封口的方框,为其余笔画提供一个依靠。有了这个主要笔划作为依托,其余笔划就可以围绕在它周围,或由此发散开去。即使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也有一个“轴线”原则,就像大部分中国字里有轴线一样。

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弧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

⑦倾斜的屋顶也许是中国建筑最为明显最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与书法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下载可编辑..

..

没有一个懂得中国书法要旨的人会看不出美妙的曲线原则。中国书法中,最大的困难是笔力,比如给一条完完全全笔直的线条注入力量就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稍稍向任何一方倾斜一点,即刻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只要看一看汉字中象征屋顶的部首,看看它优美的曲线,就知道这并非空想。

⑧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

首先,提出中国建筑更加注重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观点;其次,举例分析这种对映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强调中国书法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①中国书法中的主笔特征促成了中国建筑中“轴线”原则的产生;②中国书法中主线与曲线相对比的特征影响了中国建筑中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特征的形成;③中国书法中的曲线原则影响了中国建筑中倾斜的屋顶特征的形成。

19.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①建筑应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②建筑应没有雕琢的痕迹;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建筑、自然、艺术三者高度融合。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一、审题与立意 1.审题和立意

材料的第一句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来自民间俗话。意思是大雁飞去留下鸣声,人生在世要留下名声。材料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说明:前一句承接俗话,很多人将追求好名声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必然价值取向;后一句说的是不要刻意把追求好名声作为行事原则,不能受好名声的束缚。

理解材料时,首先要明确“名声”的含义。“名声”是指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这个评价不是一个快速得出的结论,而是经过事件、考验或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后形成的一种明确的评价。其次,不能把“追求好名声”理解为让人生厌的功利行为,这是人们向善的价值理念。再次,不让名声成为人生负担,不是指反对追求好名声、不要好名声。

2.立意

..下载可编辑..

..

材料中的“名声”是积极的、有正能量的评价,立意不能违背这样的理解。行文时不管是正面的肯定、反面的批判还是辩证思考,最终指向应落到对人或某一主体的价值追求这个核心上来。如果题目写成“坏名声是不要追求的”,行文重点落实到“要追求好的名声”,正常评分,如果重点在“坏名声不要追求”,不及格。

3.写作注意点

材料中的表述看似围绕人展开,切不可狭义理解为只写人。写作时可以扩大视野,如写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民生工程、文化发展等多领域,这样可以避免题材的雷同,也可以让阅卷者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适中,不松不紧,按标准执行,不要认为附加个人理解,相对而言带有激励性。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的要求。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运用恰当,要敢打高分。 2.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立意】

①立意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断章取义,偏离材料基本内涵,如写“不要名声”,应定为五类卷。

②文章立意要与材料相关,且对“名声”理解正确;如出现貌似说“名声”实为贴标签的作文,或偏离材料如何看待名声的中心,只写如何坚守名声,应定为五类卷。

③立意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定为六类卷。 【补充说明】

①看出是“根据”类型,题点和文势具有明确的规定性,不可改变,只能顺点顺势。材料点是“好的名声”,势是“正向追求”或“因反求正”。如果说因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所以不追求,不及格。

②将“名声”理解为“名气、名誉、名节、名望”等,均视为理解正确。

③行文时不管是正面的肯定、反面的批判还是辩证思考,最终指向应落到对人或某一主体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核心上来。。

④好名声与当仁不让 好名声的追求会成为负担吗? 好名声要一求再求

..下载可编辑..

..

追求好名声会有副作用 追求好名声的辨证观 好名声追求之忧和追求之喜

从好名声不应追求说起(一定要说到追求好名声) 远离坏名声,走进好名声

符合这样的走势,都是切题、合题的。

不谈“名声”,致谢“追求”追求的是其他方面,不及格。 如果追求的是“精神境界”,视其具体情况,一般45分。

如果写“名声小议”,看主体内容在不在“好名声及其追求”上,区别对待,“论名声”谈到底,45分以下。

如果写“论负担”,不及格。

⑤把握两个“度”,45分向下打,56分向上打。

全市均分:46.8-47.2。个人最低均分不得低于45分,不允许居中打分,拉开档次,没人至少打出两个60来,慎打40分以下。

【文体】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要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一档,以适应《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的要求。

【其他】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就应该在48分以上判分。以充分肯定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作文,有利于在最后阶段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③对有特色的作文,如文体创新、见解独特、立意新颖、富有生活情趣等,阅卷者应秉持公心,以欣赏的眼光,勇于打高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甚至创作的积极性。

④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⑤慎打40分以下作文。 4.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阅卷组长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

..下载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