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生产管理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a78faedd3383c4bb4cd2c3

生产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 生产管理概论 一、要点 ⒈生产与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生产管理提出的要求。 ⒉生产过程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方式;生产过程的运作分析。 ⒊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的概念;生产系统的管理职能;生产系统的绩效评价。 ⒋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的分类准则及其基本类别;各基本生产类型的特征及其管理特点。 ⒌生产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决策问题;生产管理决策的主要方法。 二、基本要求

⒈理解生产管理在生产经营型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⒉深刻理解生产过程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⒊理解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绩效评价。 ⒋深刻理解生产类型。 ⒌了解生产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三、重点内容分析 ⒈生产过程

⑴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是指从事生产过程的各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按分工协作关系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是按生产工艺的特点划分生产单位。这种单位集中同类设备和同工种工人进

行同一工艺方法的加工。故只能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序。对象专业化则是按产品为对象划分生产单位。在一个生产单位内拥有制造生产对象所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故能完成该种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这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缺点与适用场合如表1-1所示。 表1-1 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对比 组织形式 优点 缺点 适用场合

工艺专业化 ①生产适应性强②设备利用率高③便于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 ①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较低②物流路线长,产品生产过程连续性差,使其生产周期长③单位之间联系关系复杂,管理工作困难 生产品种多,且变动大的生产部门

对象专业化 ①设备专用,生产效率高②物流路线短,产品生产周期短③简化管理工作,生产与经济责任明确 ①生产适应性差②设备利用率较低 生产品种固定,且产量大的生产部门

⑵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生产过程进行得是否有效可检查它的连续性和平行性,这些性能体现在工件的移动方式上,可用工件加工周期的长短来衡量。

有三种移动方式: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参见教材图1-4、1-5、1-6)。 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是整批工件完成一道工序的加工后,才移送到下道工序的工作地。这种方式下设备在加工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但工件在每工作地的平均等待时间长。 平行移动方式是每加工完一件工件就移送到下个工作地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这种方式使各工序平行进行,因而大大减少了工件的等待时间,缩短了工件的加工周期。但当上下工序时间不等时,会引起工序时间短的设备与工人经常停歇,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综合了平行移动和顺序移动的优点,一方面尽可能使上下工序平行进行,又尽量保证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停工。

对比三种移动方式的周期时间(参见教材式(1-1)、(1-2)、(1-3))可以看出,顺序移动方式的时间最长,平行移动方式的时间最短,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时间居中。故应结合工件批量,工序时间、重量与价值大小,以及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选择移动方式,使

生产过程达到有效进行。

⑶生产过程的运作分析 任何生产过程都可抽象为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要管理好生产过程必须掌握投入、转换和产出这三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理要求。

生产过程的产出有产品和劳务两种。企业通过这些产出满足市场需求与社会需求,同时回收资金并获得盈利,以投入再生产。因此,产出不但是生产的成果,而更重要的还是生产过程的目标和依据。应从产量、质量、交货及成本上全面完成产品生产的目标要求,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生产过程的投入包括劳力、材料、能源、设备、资金和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源。为完成一定的产出量必须投入必要的资源量。但获取这些资源需花费成本。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这些成本称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那些在产品中被全部消耗掉的资源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属于直接成本。另一些资源在生产产品中没有被全部消耗掉,如设备的使用、辅助工人的人工等。它们的成本属于制造费用。产品成本中这两部分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与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有关。应适当选择与产量规模相应的工艺技术。

生产过程的转换就是产品制造的具体过程,包括作业、运输、贮存等三种活动。作业活动改变制造对象的性质、形状和大小,是形成产品并创造价值的基本活动,但同时也消耗资源而发生成本。其它两种则只花费成本不增加制件的附加值。管理转换过程应做到,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和贮存活动,使作业之间连接紧密,尽少中断,从而使生产过程达到合理化。

⒉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按生产重复程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生产专业化程度对生产过程所做的分类。按这种分类准则可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这三种生产类型在产品需求、生产工艺、物料供应、劳力、生产控制和职能管理作用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它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计划与控制方式。 大量生产由于生产重复程度高,可采用标准的生产作业计划,同时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在制品控制。并必须有物料的大量供应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成批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各品种产量较少,由于大部分为定型产品,故仍能保持一定的生产重复性。仍能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和组织生产。它的管理重点是合理确定批量,协调成套出产产品零件与有效利用设备之间的矛盾。物料供应上要求按生产计划做好储备。

单件生产的产品很少重复,因此要求在生产设备,生产组织以及生产计划上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的管理重点应在于尽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解决好生产能力的薄弱环节。物料供应虽不必事先储备,但仍应有稳定可靠的供应渠道,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四、例题

⒈加工某零件需4道工序,批量为4件,工序时间分别为:t1=10min, t2=5min, t3=20min, =10min。试分别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两种方式计算它的全部加工周期。 (答案:T平=105 min;T平顺=120 min;)

⒉立山滤清器厂(详见教材第一章章末生产过程分析示例)决定产量为每周10000套。但由于材料供应以及管理不善,在本月的四周中生产合格品38000套,废品2000套。另外,在全月产量中有1000件冲压件是用加班生产出来的。试对该月生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答案:E产=0.90; E成本=0.915;E生产率=0.915) 五、思考题

⒈分析比较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如何改进了顺序移动和平行移动方式的缺点?

⒊分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应从哪几方面着手,每方面应考虑那些问题? ⒋比较生产率与有效性的区别和用途?

⒌比较生产系统绩效的因素有哪些?说明各项因素的影响作用?

⒍机械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分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是依据什么特征划分的?⒎为什么说单件小批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不如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好? ⒏比较不同生产类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