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真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b146fb1a37f111f0855b1a

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真题

(4) 公共行政责任的落实与实现

公共行政责任的落实:1.公共行政责任的正确、明晰分配。公共行政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必须以正确授权为基础,而授权就意味着责任在组织内和个体间的分配。有效的责任分配必须做到清晰明确,即明确每一个机构、组织、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既要避免不同机构、组织、部门、个人之间责任的交叉和重复,也要防止出现无主体负责的责任真空状态。。2.落实公共行政责任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对一定的行政主体进行责任分配,必须要考虑该主体履行责任的能力。3.落实公共行政责任必须兼顾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通过完善、严密的法律制度和行政规章来加强客观责任的落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集中力量加强法治以保证客观责任的落实是当前之要务。

公共行政责任的实现: 1.完善公共行政责任制度与监控体系。(1)健全公共行政责任与追究制度。第一,公共行政的政治责任与追究。第二,公共行政的工作责任与追究。第三,公共行政的法律责任与追究。第四,公共行政的道德责任与追究。(2)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进行自我控制的行政自律机制,其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行政官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违反法定职责和义务的行为。2.完善公共行政责任的道德自律机制。(1)正确处理公共行政中的责任冲突。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利益冲突。(2)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形成合理有效的行政伦理体系。第一,创新并加强行政伦理教育。第二,实行行政伦理立法。第三,强化公众对公共行政活动的参与和监督。第四,形成切实可行的行政伦理体系。

2.公共行政决策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行政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急功近利型。这种类型的公共行政决策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考虑。这样的公共行政决策尽管在当时可能是正确的,但从长远考虑,乃是一种权宜之计。

(2) 长官意志型。在一个地方或单位,领导者的长官意志往往成为某项决策的依据。而领导者由于种种原因,或为了作秀,或出于地方、部门利益的考虑,以及受个人素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公共行政决策过程中,常常会有先入之见,甚至心中已有某个优选方案或解决方法。

(3) “凭经验、拍脑袋”型。用老经验解决新问题,不调查、不咨询、闭门造车。

我国改革行政决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行政领导者的工作质量不高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最直接原因。第一,许多决策领导者本身素质能力有限。第二,官本位思想依然在一些领导者头脑中作祟。第三,有些领导者欠缺为官的职业道德。

(2) 参谋咨询系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参谋咨询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其次,虽然参谋人员水平较高,但是畏于领导权威不敢提出与领导意见相左的意见,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只能去附和领导的意见。最后,决策领导者并没有真正重视参谋咨询机构的重要意义。

(3) 公共行政决策体制不健全。首先,公共行政决策的程序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其次,公共行政决策的责任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我国公共行政决策优化: (1) 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观念。作为决策者,要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观念,既要摒弃决策的主观随意性、盲目性,又要避免机械、僵化的公共行政决策

- 13 -

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真题

方式,就必须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2) 大力推进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和社会化。首先,进一步完善公共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其次,加强和完善公示制度。最后,完善公共行政决策体制。

(3) 健全公共行政决策责任制。第一,完善人大审议和追究制度,使各级政府能够切实按照宪政制度要求,做到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审议。第二,制定公共行政决策程序法,以法律形式规范决策程序,使各级政府决策者能够遵循程序、恪守规则。第三,建立公共决策违宪违法审查制度,保证各级公共行政决策对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有效遵守,以及对违宪违法的决策行为的及时追究。第四,强化决策主体问责制度,使所有参与决策活动的主体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五,实行会议主持人负主责的制度。第六,健全公共行政决策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组织方法和操作规则。第七,改革公共行政决策监督体制,整各级党的纪检和行政监察部门的力量,形成能够真正发挥监督作用的权利制衡机制。

3.公共行政监督的问题与对策。 主要问题: (1) 公共行政监督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监督合力。在监督过程中彼此缺乏沟通和联系,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尚未形成一个严密有序、分工合理、协调互动、运作高效的有机整体。 (2) 公共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监督缺乏可操作性。公共行政监督立法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监督体制的前提和保障。依法监督才是最有效的监督,公共行政监督主体职能的行使,必须有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否则就会造成监督机关无法可依,行使监督缺乏标准和依据,易导致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产生负向功能。 (3) 偏重于追惩性监督,全程性监督尚显乏力。我国公共行政监督的重点一直放在查办腐败案件上,偏重于事后惩处和堵漏。因此,事后监督不管如何及时、得法、有效,其功效总是具有某种程度的暂时性和滞后性。

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

(1)强化人大监督制约机制。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利制约权力。因此必须强化人大监督制约机制,确立其核心监督地位。同时,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首先,专员的产生、权力范围、监督程序、监督责任、专员的权利保障等应在立法上进行明确规定。其次,要规范人大监督专员的行为,提高专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要改进监督方式,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抽象监督为具体监督,一般监督为重点监督,尤其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或焦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 (2)专门监督机构须具备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专门监督机构垂直领导体制,改变其对同级行政机关的依附地位,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并给其以较高的地位和权威。

(3)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完善公共行政监督机制,必须以健全法律为重心。第一,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第二,抓紧行政程序立法。真正发挥行政监督的效力,必须以完善的程序来保障,从法定程序上保障监督的渠道畅通。第三,完善公共伦理方面的法律。第四,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

(4)完善司法体制,使司法监督具有独立性。加快司法制度改革,实现司法独立是司法机关监督制约行政权力的必然要求。

(5)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完善群众和舆论监督机制。解决

- 14 -

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真题

公共行政监督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以政府行政的公开和透明为基本前提,只有公众和新闻媒体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才能保证行政行为时刻受到上下左右方面的有效监督。加强公共行政监督必然要求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 四、案例分析(两个案例共三道题) 1.公共行政执行中的问题。(此题要结合材料写相关的问题) (理论如下)存在的问题有:

(1)强调地方利益,忽视全局利益。有些地方行政领导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就显得日益具有地方利益意识,有选择地执行中央政策:符合地方利益的政策就“用足用活”,反之就“变通”办理或者软拖硬抗。第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第二,曲解政策,为我所用。对上级的政策精神不是正确领会,认真贯彻执行,而是寻找符合自己意愿的解释,使政策执行结果变得对自己有利。第三,讨价还价,政策竞争。为了地方利益,他们互相攀比竞争更多的优惠政策。 (2)重表面文章和近期效益,忽视深层次问题和长远发展战略。第一,轻视战略,缺乏远见。领导者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任期内要实现的短期目标上,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看成是学者们的“务虚”行为,很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和潜伏的危机做出超前预见。第二,照抄照搬,简单模仿。近些年来,有些领导者疲于应付具体事物,有些忙于应酬,而疏于学习和思考。

(3)囿于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第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些部门领导不懂得自己分管的部门工作在全局的位置,结果,往往不同部门对同一政策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导致政策效力相互抵消。第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些领导者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因而在贯彻时顾此失彼,破坏事物的平衡协调发展。

(4)趋于神秘性,疏于透明性。一些领导者仍然习惯于少数人内部掌握政策,认为只靠少数人就可以推动政策执行工作。结果,掌握政策内部信息成为某种特权,政策对象只能道听途说了解政策信息,或者通过非正式渠道探听政策信息,这样便容易出现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情况。

2.优化公共行政执行的对策建议。

(1)提高执行人员素质。首先,应完善对公务员的培训机制。将公务员接受培训作为工作职责内容之一。提高培训的质量,确保受训人学有所得,激发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公务员的政治觉悟和专业知识、技能。其次,完善对公务员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其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促进其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公务员的公共行为,也是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2)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公共行政执行实际的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的决策程序。二是建立政策的传播机制。三是有效的执行制度。四是科学的评价监督办法。五是加强政策执行的社会化,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执行活动中来。

(3)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

(4)加强政策执行环境建设。首先,要继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确保公共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维护法制对执行主体和执行对象的威慑作用。其次,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利他、利国、最后利己的公民精神,尤其要加强对执行主体的教育,让他们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推动整个社会良性互动。

(5)加大政策执行资源投入。首先,中央政府要合理利用公共资源,适当加

- 15 -

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真题

大对一些困难地区政策执行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地方政府开展正常的政策执行工作。其次,地方政府要充分挖掘、利用、优化地方公共资源,为政策执行提供后勤保障。

(6)改革政策宣传的方式,提高政策透明度。除了必须保密的政策由国家法律或制度明确规定外,其他各项政策都要向公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且要公开政策的具体规定、界限,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鼓励全社会对政策执行活动实施公开监督。

3.如何创建服务型政府。

(1)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一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系,加强公用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发展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做到公共服务不“缺位”。二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平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三是建立适合省情的公共服务模式。从公共服务支出来讲,应以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从公共服务消费来讲,应当做到覆盖面广、水平适度、兼顾公平与效率;从发展过程来讲,应当优化完善教育与科技公共服务;从公共服务供给来讲,应当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四是创建公共服务的方式。借鉴西方的做法,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社会组织和企业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五是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制度。六是实现人人享有公共服务的目标。满足全体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要,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贫有所助、并有所医、幼幼所教。

(2)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把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后续监管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取消审批后还需通过其他方式监管的事项,制定并落实后续监管的措施和办法。三是加快《行政许可法》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的操作规则,积极探索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统一办理行政许可的制度。四是清理规范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

(3)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与途径。一是强化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强化战略引导职能,强化平衡协调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保护职能,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二是弱化微观管理职能。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式。三是合理划分行政职能。凡由省政府管理的权限由省级政府负责,凡由市州政府管理的事项由市州负责,凡由县级政府管理的事项由县市负责。四是转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政府应促进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法制建设,明确政府与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的关系,摆脱其与政府部门的从属关系。

2010年公共行政学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 公共行政: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与公共部门内部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2. 公共行政价值:是指公共行政(客体)对人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它是公共行政所追求的一种应然状态,反应了人们关于公共行政的希望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