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与开发重点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培训与开发重点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b3771dfc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e

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培训管理流程

第一节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 第二节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第一节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 第一单元 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

一、培训规划的概念

培训规划——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

员工培训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成果的落实,也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员工培训规划的准确性、实用性、可行性,即精密详细、科学合理的程度,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技能开发的成败。

二、工培训规划的要求

培训规划作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活动实施方案,其制定过程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2 3 4 系统性 标准化 有效性 普遍性 要求培训规划从目标设立到实施的程序和步骤,从培训对象的确定到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培训师的指派,乃至评估标准的制定都应保持统一性和一致性。 要求整个培训规划的设计过程,确立并执行正式的培训规则和规范。这些规则和规范体现了员工培训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要求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必须体现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和高效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培训规划制定必须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不同的培训需要。 三、培训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培训的目的: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2. 培训的目标:解决员工培训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3. 培训的对象和内容:培训谁、培训什么、何种类型 4. 培训的范围:个人、基层、部门、企业(四个层次) 5. 培训的规模:受人数/场所/培训性质/工具/费用等影响 6. 培训的时间:受范围/对象/内容/方式/费用等因素影响 7. 培训的地点:个人岗位技能/工作现场或车间 8. 培训的费用: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9. 培训的方法: 10. 培训的教师:培训以学员为中心/管理以教师为主导 11. 计划的实施 培训规划的步骤 1. 培训需求分析:现有技能水平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2. 工作岗位说明:收集有关新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 3. 工作任务分析:岗位对于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潜在困难 4. 培训内容排序:排定各项学习内容或议题的先后次序 5. 描述培训目标:编制目标手册 6. 设计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确立培训具体项目和内容 7. 制订培训方法:根据培训项目的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 8. 设计评估标准:选择测评工具/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 9. 试验验证:评析、发现优缺点,进行改进 培训目标是将培训目的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和标准化。

培训的成本: 企业在员工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直接培训成本: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中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一切费用总和。培训教师的费用、学员的往来交通、食宿费用,教室设备的租借费用, 教材印发购置的费用,以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其它各项花费等。

间接培训成本: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外企业所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培训项目的设计费用,培训项目的管理费用,培训对象受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培训项目的评估费用等。

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培训,其规模都不是很大,请名人演讲的讲座,可以扩大规模;采用讲授、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的培训方式,其培训规模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专题报告一般安排半天到一天即可;较为复杂的培训内容,一般则要集中培训,其时间需根据培训的内容具体制定。以提高岗位技能为特点的继续教育一般安排在双休日或分阶段组织受训者学习。

独立的小型组织部门的培训宜采用分散的培训方式;高层培训/管理培训/员工文化素质培训/基本技能培训宜采用集中的培训方式;专业技能培训宜采用边实践边学习的方法。

二、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规划的重点应当是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起草培训规划时应当注意:

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 :依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2、确定具体项目子目标:包括实施过程、时间跨度、阶段、步骤、方法、措施、要求、评估方法 3、分配培训资源

.对培训的各子项目或阶段性目标, 按轻重缓急分配培训资源,以确保各项目都有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4、进行综合平衡

. 在培训投资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 . 在企业正常生产与培训项目之间 . 在员工培训需求与师资来源之间 . 在员工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间 . 在培训项目与培训完成期限之间

第二单元 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是实施培训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培训总目标的具体的执行性和操作性计划。 教学计划的内容: 1 教学目标 2 课程设置 3 教学形式 4 教学环节 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教学目标是确定某一具体教学任务或教学班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的活动过程。 课程设置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即如何组织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的教与学的活动。 教学形式主要受到教师、课程、教材、教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指整个培训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相关联的环节。 教学环节与教学形式、时间安排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互为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整个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时间 为完成某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 5 时间安排 周学时设计 总学时设计 各培训环节、内容的时间比例 二、教学计划设计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最优化原则 4、创新性原则 企业培训的教学计划应与各类受训学员的工作、知识、技能的现状及发展要求相适应,与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层次,合理安排培训方案 教学计划要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优化。 优化程度=培训效果/时间 教学内容要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反映新的科学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等信息 在学科结构上还应有横向联系,并体现新颖性和多变性。 能力要求

一、国外几种常见的教学计划设计程序 1、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

强调的三个基本问题: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教学程序、教材和人员如何组合,才能最佳地实现培训目标 使用什么手段来评价学习结果

步骤: 1. 列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

2. 分析学员特点;

3. 确定可能取得明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 4. 列出每一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 5. 设计预测题;

6. 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 7. 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 8. 实施教学;

9. 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

优点:将学员特点、学习内容和开展教学设计所涉及的辅助服务,如技术人员、经费、设备、仪器和进度表等影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适用:课程、单元和课堂教学的设计。

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该程序覆盖了从整个教育系统的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全部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目的及其需求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系统A级 2、分析教学资源的约束条件以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课程级 4、确定某一门课程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课堂级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选择教学媒体与手段; 9、评价学员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性评价 系统B级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性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3、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

这是偏重于行为模式的教学设计程序,该程序更加注重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鉴别,强调从学员的角度收集数据以修改教学。

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化

2. 分析教学对象 3. 教学内容分析

4. 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

5. 设计标准参照测试:以具体行为目标为依据,设计测试工具 6. 开发教学策略

7. 开发教材课件:学员用书、测试题、教师用书

8. 设计和开展形成性评估:个别评估、小组评估、实地评估

9. 修改完善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影响因素

二、我国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

步骤: 1. 确定教学目的; 2. 阐明教学目标;

3.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4. 选择教学策略; 5. 选择教学方法及媒体; 6. 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 7. 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修正。

适用: . 一门课程的设计;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培训课程的设计

一、培训课程的要素

1. 课程目标: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应达到的标准。 . 一般认知指标:记住、了解、掌握 . 高级认知指标:分析、应用、评价 . 情感性指标:价值、信念、态度

2. 课程内容: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技巧,也可以是过程、程序、步骤、规范和标准。 . 顺序:课程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符合学员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 . 范围: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综合性、及时性 3. 课程教材:囊括所有学习内容的资料包。

. 包括:教学大纲、报刊上相关论文与案例、配套的音像教材、参考读物、学习指导、辅导材料等。 4. 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课程目标直接相关。 . 有效体现课程内容

. 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 激发学员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5. 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 . “判断——指令——评价”

6. 课程评价:评估学员对学习内容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课程目标完成的程度。 . 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 评价重点:定量测定,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7. 教学组织:面向学员的班级授课

. 分组式授课:根据学员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不同,将学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培训,“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8. 课程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

. 教师使学员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 科学地安排课后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时间和利用率。 9. 课程空间:主要指教室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场所。 . 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研讨室、运动场等。

10. 培训教师:根据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确定,是培训课程的执行者。 . 要求:能力广泛,能驾驭课程,引导学员达到课程目标 . 形式上突破了“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的传统

11. 学员:是培训课程的主体,他们不但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 全面考察学员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

二、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培训课程既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企业的一种生产行为,具有服务性、经营性、实践性、针对性、经验性、功利性和时效性特点。

1、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求(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

培训课程的设计要把学员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依据,也就是以学员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作为课程要素决策的基础。

2、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目标明确、实用性强)

成人学习的目的性非常明确,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或补充某一类型的知识,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3、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三、课程设计文件格式

1. 封面:文件的用途、设计者的姓名、起草日期、审查人员的姓名、签字栏 2. 导言:包括

项目名称、项目范围、项目的组成部分、班级规模、课程时间长度、学员的必备条件、学员、课件意图、课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