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考试专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20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考试专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7fe5e85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9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章末综合检测(五)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邯郸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① C.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B.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C.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 D.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解析:第1题,翠玉为变质岩。①②为侵入岩,其周边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③变质岩。第2题,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是因为a受外力侵蚀作用强于b,是地质作用差异的结果。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过程。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

答案:1.C 2.A

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下图),完成3~4题。

B.② D.④

3.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 ) A.正断层是岩层受拉力形成的

1

B.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 C.走滑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 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

4.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断层多出现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B.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 C.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 D.大洋中脊附近多为逆断层构造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关于上盘和下盘的介绍及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示意图可推测,正断层最可能是因为岩层受到拉力,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滑动而形成,逆断层最可能是因为岩层受到挤压力,上盘相对向上滑动而形成,A对。地垒是两侧岩层相对下降、中间岩层相对上升的地质构造,无论逆断层还是正断层都有可能形成,B错;根据走滑断层示意图,走滑断层不会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C错;断层由内力作用形成,外力作用无法将正断层转化为逆断层,D错。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正断层主要是岩层受拉力形成,所以更多出现在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逆断层主要是岩层受挤压而成,因此逆断层附近容易形成褶皱,B对;走滑断层是岩层的水平错位,其形成可能受拉力,也可能受到挤压,不一定只分布在生长边界,C错;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最有可能出现正断层,D错。

答案:3.A 4.B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表格数据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回答5~6题。

测量点 海拔(m) 出露岩层代号 ① 532 Q ② 513 P ③ 564 Q ④ 615 S ⑤ 573 Q 5.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5个观测点信息的路线是( ) A.L1线 C.L3线

6.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B.M处断层发育,地质灾害频发

B.L2线 D.L4线

2

C.N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D.N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解析:第5题,根据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可知最高观测点处海拔超过了600 m,四条路线中只有L2线和L4线部分地段超过了600 m,再结合表中海拔数值大致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可判断该路线是L2线。第6题,根据题干可知,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并结合P、Q、S的海拔数值判断M所在区域大致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因此地质构造为背斜;据M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判断该处位于山谷中,其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A、B错;N所在区域大致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应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C对;向斜构造利于储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D错。

答案:5.B 6.C

(2018·淮南模拟)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8.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 C.呈下降趋势

9.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3

B.基本稳定 D.反复升降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第7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第8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下向上依次为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第9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同时陆地水体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

答案:7.D 8.A 9.B

(2018·河池高级中学摸底)下图为30°S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 ) A.m处的西岸 B.n处的东岸 C.p处的西岸 D.q处的东岸

11.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合建设大型村落的是( ) A.a C.c

B.b D.d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m、q两处河流西岸是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n、p两处河流东岸是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但m处比n处河流弯曲程度大,侵蚀作用比n处大,而且m处在河流上游,所以m处西岸流水侵蚀作用最强,故选A。第11题,a、b、c、d四地中,d地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最适合建设大型村落,选D正确。

答案:10.A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邻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