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0c1e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5

2.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必须有它的物质主体。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运动的主体,并且所有的运动主体都是物质。

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主体是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动的主体是蛋白质和核酸,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思维运动的主体是人的大脑,等等。

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掌握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的原理,对于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有着重要意义。 芝诺和他的运动悖论

(二)运动的基本形式

所有物质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

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运动形式的承担者都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三)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相对)静止

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

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不过,这只是运动过程中的静止和稳定,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这说明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它们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不过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1.定义 :

(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其存在形式和发展过程所处的一种暂时的常住、稳定及守恒状态。

2.基本情形(或主要形式):

第一,从局部情况来看,物体在此时此地、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比如机械运动。

第二,某一物体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在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的位置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第三,是指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比如,水加热到一定程度要变成气,是水由量变状态到质变状态,但水还没有变成气之前,处在量变状态时,水仍保持水的性质。水仍然是水,而不是别的事物,这种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相比较,可以看做是静止的。但这种静止是相对的。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部分水分子变成气蒸发出来。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原有事物的性质终究要发生根本变化,被另一事物所替代。社会形态的更替也是如此。

3.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尺度,不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只有认识事物的相

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绝对运动存在与相对静止当中,并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绝对运动只有通过相对静止来测量。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否则就不知是什么事物、以什么形式在运动。(方法论启示:要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必须通过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把握。比如运动员比赛要有起跑线,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计划要有起点。)

第二,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

物质的多样性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能体现出来。

因为,由于事物的相对静止,才使得事物具有确定的形态和性质(比如,水和气),人们人才能把不同形态的物质及各种不同的物质特性区别开来,从而认识和利用不同质的事物。

静止是区别事物的条件。如果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把任何事物都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就无法认识和利用事物了。就会陷入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比如,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 “什么也不能说”。(承认运动否认静止)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混沌一团。我们既不能认识事物,也不能解说一个事物是什么了。因为,当我们还没有说完、“这是一张桌子”时,桌子已经变成其他东西了。因此,克拉底鲁主张用动手指代替说话。十分明显,克拉底鲁把老师的正确辩证法思想变成了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这是理论思维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

绝对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相对静止是不同形态物质存在的根本条件。没有相对静止,就没有物质的分化,物质世界也不会呈现出多样性。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 涵义不同;

? 存在的条件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的和绝对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不过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 二者互相包含。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5.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比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我国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是“百神之大君”。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天创造的,天不会发生变化,事物也永远不会变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所谓道,即封建社会的道德、政治、习俗等。)

另一种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它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否认事物间存在质的区别。比如,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像旋风一样不可捉摸。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因为一切都是瞬息即逝,变换不定,人们根本不能认识事物。我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