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4套-答案答应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后4套-答案答应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757a1c0b4e767f5acfce46

23.D。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功能的实现。中断处理流程的前 3 个步骤是由硬件直接实现 (隐指令)的;时钟管理需要硬件计数器保持时钟的运行;地址映射中需要基地址(或页表) 寄存器和地址加法器的支持。页面调度是由相关调度算法完成,不需要硬件支持。

对于此类题型,需要掌握各个选项的基本原理才能解答。

24.B。

【解析】本题考查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和平均周转时间。J1 第一个执行,J1 在 10:00 执 行完毕;之后调度 J4;接着调度 J3;最后调度 J2。故平均周转时间=(2+3.3+1.9+1.2)/4=2.1。

25.A。

【解析】本题考查互斥信号量的设置。互斥信号量的初值应为可用资源数,在本题中为 可同时进入临界区的资源数。每当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S 减 1,减到-(n-m)为止,此时共有

|S|个进程在等待进入。

26.B。

【解析】本题考查死锁的性质。死锁是由于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互 相等待),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A、C、D 都是对有限资源的竞争造 成的僵局,属于死锁。而 B 是由于资源不足造成的饥饿。

27.B。

【解析】本题考查页面置换算法与抖动、Belady现象。I正确,举例如下:页面走向为 1,2,3,4,1,2,5,1,2,3,4,5 时,当分配3 帧时产生9 次缺页中断,分配4 帧时产生10 次缺页中断。 最近最少使用法不会产生Belady 现象,II错误。若页面在内存中,不会产生缺页中断,也即 不会出现页面的调入/调出,而不是虚拟存储器(包括作为虚拟内存那部分硬盘),故III错误、 IV正确。

28.B。

【解析】本题考查抖动现象的分析。从测试数据看,CPU 不忙,交换空间也不满,就是硬 盘 I/O 非常忙,所以不是交换空间不够,系统也没有死锁,主要瓶颈在内外存交换上,因此 最可能的情况就是抖动,即由于内存紧缺,并发进程数多,采用按需调页而引起的频繁的换 入换出作业。对于抖动问题的解决,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内存或减少并发进程数(提高各个进 程的物理块数),单纯地增大交换分区或增加 CPU 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注意:内存出现的异常,如抖动和 Belady 现象,都要从产生原因的角度认真分析。在 做这道题的同时,也可以总结一下死锁、饥饿这些进程管理中会出现的异常,互相对比, 举一反三。首先判断系统异常属于哪种异常。

29.A。

【解析】考查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块大小为 128KB/32=4KB,因为块与页面大小 相等,所以每页为 4KB。第 3 页被装入到主存第 6 块中,故逻辑地址[3,70]对应的物理地址 为 4KB*6+70=24576+70=24646。

30.D。

『155』

【解析】本题考查文件的物理结构。物理文件的组织是文件管理的内容,而文件管理是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此外存储介质的特性也决定了文件的物理结构,如磁带机只能采 用顺序存放方式。

31.A。

【解析】本题考查磁盘读取的速度。由题中条件知,旋转速度为 3000 转/分=50 转/秒, 即 20ms/转。

读一个扇区需要时间为 20/8=2.5ms。 读一个扇区并将扇区数据送入内存需要时间为 2.5 × 3=7.5ms。 读出一个磁道上的所有扇区需要时间为 20/2+8 × 7.5=70ms=0.07s。 每磁道数据量为 8 × 512=4KB。 数据传输速度为 4KB/0.07 s =57.1KB/s。 故依次读出一个磁道上的所有扇区需要 0.07s,其数据传输速度为 57.1KB/s。

32.C。

【解析】本题考查虚拟设备的概念。虚拟设备是指采用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转换为 若干台逻辑设备的情况。这种设备并不是物理地变成共享设备,而是用户在使用它们时“感觉” 是共享设备,是逻辑的概念。引入虚拟设备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慢、利用率低的 特点。

33.A。

【解析】本题考查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比较。在 OSI 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支持 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两种方式,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方式。而 TCP/IP 模型认为可靠性是 端到端的问题,因此它在网络层仅支持无连接的方式,但在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 两种方式。

34.B。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层设备。电磁信号在网络传输媒体中进行传递时会衰减而使信号 变得越来越弱,还会由于电磁噪声和干扰使信号发生畸变,因此需要在一定的传输媒体距离 中使用中继器,来对传输的数据信号整形放大后再传递。放大器常用于远距离模拟信号的传 输,它同时也会使噪声放大,引起失真。网桥用来连接两个网段以扩展物理网络的覆盖范围。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互连设备,可以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中继器的工作原理是信号再生(不 是简单的放大),从而延长网络的长度。

35.C。

【解析】本题考查最小帧长与信道利用率。在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不计的情 况下,信道的利用率≈t 发送时间/(t 发送时间+2×t 传播时间)。根据信道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当发送一帧的 时间等于信道的传播时延的 2 倍时,信道利用率是 50%,或者说当发送一帧的时间等于来回 路程的传播时延时,效率将是 50%,即 20ms×2=40ms。现在发送速率是 4000 bps,即发送一 位需要 0.25ms,则帧长 40/0.25=160bit。

36.C。

【解析】考查各种网络设备。路由器用于分割广播域,路由器和交换机用于分割冲突域,

『156』

而集线器既不能隔离冲突域又不能隔离广播域。所以上图中一共存在两个广播域,6(左边 1 个,右边 5 个)个冲突域。

37.A。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的 IP 地址。几类重要的特殊地址如下:

特殊地址 网络地址 直接广播地址 受限广播地址 这个网络上的主机 这个网络上的特定主机 环回地址 Net-id 特定的 特定的 全 1 全 0 全 0 127 Host-id 全 0 全 1 全 1 全 0 特定的 任意 源地址或目的地址 都不是 目的地址 目的地址 源地址 源地址 源地址或目的地址 网络的广播地址就是将主机位全部置为 1;/26 表示 32 位 IP 地址中前 26 都是网络号, 最后 6 位是主机号。131 的二进制形式为 10000011。根据广播地址的定义,主机段全 1 即为 广播地址,即 10111111,转换为十进制为 191,故广播地址为 172.16.7.191。

38.C。 【解析】本题考查 IP 报头字段的功能和 ICMP 报文。ICMP 报文作为 IP 分组的数据字段, 用它来使得主机或路由器可以报告差错和异常情况。路由器对 TTL 值为零的数据分组进行丢 弃处理,并向源主机返回时间超时的 ICMP 报文。

39.A。

【解析】本题考查默认路由的配置。所有的网络都必须使用子网掩码,同时在路由器的 路由表中也必须有子网掩码这一栏。一个网络如果不划分子网,就使用默认子网掩码。默认 子网掩码中 1 的位置和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 net-id 正好相对应。主机地址是一个标准的 A 类地址,其网络地址为 11.0.0.0。选项 I 的网络地址为 11.0.0.0,选项 II 的网络地址为 11.0.0.0, 选项 III 的网络地址为 12.0.0.0,选项 IV 的网络地址为 13.0.0.0,因此,和主机在同一网络的 是选项 I 和选项 II。

40.A。

【解析】本题考查发送窗口与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关系。题中出现了拥塞窗口和接收 端窗口,为了保证 B 的接收缓存不发生溢出,发送窗口应该取两者的最小值。先看拥塞窗口, 由于慢开始门限值为 2KB,第一个 RTT 中 A 拥塞窗口为 4KB,按照拥塞避免算法,收到 B 的确认报文后,拥塞窗口增长为 5KB。再看接收端窗口,B 通过确认报文中窗口字段向 A 通 知接收端窗口,那么接收端窗口为 2KB。因此在下一次发送数据时,A 的发送窗口应该为 2KB, 即一个 RTT 内最多发送 2KB。

二、综合应用题

41.解析:

(1)该邻接表存储对应的带权有向图如下:

『157』

(2)以顶点 V1 为起点的广度优先搜索的顶点序列依次为 V1,V2,V4,V6,V3,V5,对应的生 成树如下:

1

2

4 5 6 3

(3)生成树:顶点集合 V(G)={V1,V2,V3,V4,V5,V6},边的集合 E(G)={(V1,V2), (V2,V3), (V1,V4), (V4,V5), (V5,V6)}。(图略) (4)V1 到 V3 最短路径为 67: (V1—V4—V3)。 (5)从 v1 点开始,第一趟寻找 v1 和点集{v2,v3,v4,v5,v6}之间的最小权值的边。(v5,v1)。

第二趟寻找点集{v1,v5}和点集{v2,v3,v4,v6}之间的最小权值的边。(v5,v6)。 第三趟寻找点集{v1,v5,v6}和点集{v2,v3,v4}之间的最小权值的边。(v1,v4)。 第四趟寻找点集{v1,v4,v5,v6}和点集{v2,v3}之间的最小权值的边。(v4,v2)。 第五趟寻找点集{v1,v2,v4,v5,v6}和点集{v3}之间的最小权值的边。(v2,v3)。 所以最小生成树的边集合为{(v5,v1),(v5,v6), (v1,v4),(v4,v2),(v2,v3)}(图形略)。

42.解析:

(1)基本的设计思想: 一个数字出现的次数超过了长度的一半,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个数字出现的个数一

定大于其他全部数字出现的个数之和。算法的步骤如下:

①设数组为 data[],数组长度为 n,i=1。置 currentAxis=data[0],currentNum=1。 ②当 data[i]==currentAxis 时,currentNum++,转向④;否则转向③。 ③currentNum--,当 currentNum==0 时,currentAxis=data[i]。 ④当 i==data.length 时, 转向⑤;否则,i++,转向②; ⑤返回 currentAxis。 (2)算法的实现如下:

int funtion(int data[],int length){

int currentAxis;

//假设要求的元素的位置

int currentNum = 0; //要求元素的个数变量 for(int i =0;i

if(currentNum ==0){

//如果要求的元素还没出现,设置要求的元素为现在要比较的元素

currentAxis=data[i];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