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济宁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济宁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994c6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0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常何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比不过他。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第Ⅱ卷(共108分)

三、(12分)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教材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4分) (2)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2分)

(3)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4分) (4)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2分) 四、(8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五、(每题1分,共10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 ⑵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 ⑶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⑷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⑸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⑹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⑺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⑼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⑽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王勃《滕王阁序》)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田野里的火焰

五月的一个傍晚,我回到乡下。偶然间,我发现了田野里的火焰。火光熊熊烈烈,蓬蓬勃勃,像一束红绸,被人使劲舞动,或一条巨蟒吐出的信子,疯狂地舔食着乡村傍晚的灰暗。 在农村长大,谙熟这乡下的二十四节气,就像熟悉乡亲们那一张张慈祥的脸。明明知道,田野里刚刚完成一场盛大的春收,这火焰是农人在焚烧麦秸,我却不愿往那方面想。我更相信,在这春收与春播的生命更新中,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儿时的乡村景象,就这样再次浮现。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业文明还孕育在农人依稀可见的梦幻里,化肥农药还是少见的奢侈品。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于是,每当春秋两季,银镰挥舞过后,堆堆燃烧的火焰,像欢乐的篝火,把乡村的静寂寒苦照得通明。我弄不清楚这火燃烧的目的,是在为一个逝去的季节送行,还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诞生。总之,我相信,这火的燃烧,是一种庄重的生命仪式,它从人类钻木取火时就已开始。只是到后来,不仅日子越来越艰辛,柴草都变得金贵,收割时节,田野里的燃烧便成了一种浪费;如果临近都市,那还是一种空气污染,早就被禁止。

神奇的还是那火焰下的土地。这土地我太熟悉了,从记事起,我就在它的温床上摸爬滚打。今年春节回家,我还走进田野,亲近这生命中不可遗忘的土地。田土是黑褐色的,疏松而柔软,如母亲的胸膛。正是一元复始的季节,田里长满了庄稼,绿油油的娇嫩而鲜美,在春风里疯长,像母鸡暖翼下的一群鸡雏。一些蟋蟀,在田土间跳来跳去。当时,我就对这土地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我不明白,刚刚跨过一个季节,这土地怎么就变得如此沧桑满面,僵硬,板结,困乏,淹没了当初的万般风情。这使我想到了年迈的父亲母亲,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养育大了

儿女,自己却变得憔悴衰竭,老态龙钟,形容枯槁。我甚至有些担心,这土地能否承担得了下一个季节的使命。然而,堆堆燃烧的火焰,像夏夜吹过田野的风,带走了我心中的疑虑。记得有一次,我随父亲来给田里放水,为插秧作准备。从河里抽上来的水,汩汩流进田里,那火燃过的田土,便滋滋地冒着气泡,一个季节积攒下来的坚硬顽冥,顷刻土崩瓦解,烂漫成泥,胜过春天的一田沃土。到了第二年,当你再次来到田野,会发现庄稼还是庄稼,似乎那场熊熊大火压根儿就与它们无关。或者,对它们来说,大火并不是一种毁灭,而是一种成全。

其实,不仅仅是田野和庄稼,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眼前有两幅画。一幅是摄影家斯坦芬的照片。作品定格了1987年发生在美国的大火。那场大火烧毁了相当于加利福尼亚面积五分之一的热带雨林。当初曾有许多人扼腕叹息,可是,很快人们就发现,大火烧毁了某些植物,却给另一些植物提供了生长机会。不久,土壤里长出了过去很少见的厚皮植物,那野火燃烧过的土地重又生机勃勃。另一幅是米雷斯的油画《奥菲利亚》。画面由玫瑰、罂粟、河水、水草、杂树和一具漂浮的美丽女尸组成,构成了一幅迷幻斑斓的爱情与死亡之景。玫瑰代表炽烈燃烧的爱情,罂粟象征死亡,而河水、水草与杂树,则表示爱情与生命的坎坷与变幻无常。它似乎暗示,爱情与生命最炽烈的燃烧,总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世间最美丽的爱情与生命,常常是用燃烧的死亡来表达的。

田野里,火焰渐渐变小,直至萎缩成一个小小的星点,淹没于黑夜的深邃里。田野恢复了往常的宁静。我想,乡亲们明天该给田里放水了吧,毕竟,节令不饶人呀!

(取材于周闻道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傍晚偶然发现田野里的火焰,唤醒了作者的童年记忆,进而引出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B.春收后,农人在田野里燃起熊熊火焰,举行庄重的生命仪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 C.文章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都市扩张使得传统的农耕方式走向没落的猛烈抨击。 D.经历过大火的考验,第二年庄稼会更旺盛,表现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 E.作者善于捕捉农村生活场景中富有诗意的画面,以色彩鲜明、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描摹。

19.联系上下文,解说“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的含义。(3分)

20.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年迈的父亲母亲,其用意是什么?(5分)

21.作者认为“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分别概括。(6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的人多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