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讲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b97cbf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7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讲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编排的,由《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四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由《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组成。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选编这两首古诗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古诗,了解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这两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二是从中感受牛郎、织女、嫦娥这三个神话中的人物。三是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兴趣。《西门豹》选编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那里。《女娲补天》选编目的: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夸父追日》选编目的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七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四篇课文连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质疑不解。

模块二: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以《女娲补天》为主,附带其它三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记住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探究人物写法)。后三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体会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神话人物的神奇。运用复述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同时积累语言,把人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四:习作。、

模块五:检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实际中。

三、实施说明

这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的任务可能要到后一模块去检查。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流程设计是施教的线路,板块设计是施教的思路。

四、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的人物,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积累生动的语言,增加语言储存。

3.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模块一:预习 1课时

教学流程

自由读这四篇课文,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句——把课文读通顺——小组检查字词句及课文朗读情况。

板块设计

板块一: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填写预习汇报单,把在预习模块中已经掌握的字词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板块二: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模块二: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课时)

教学流程

看图讲故事——自读课文,说说女娲和西门豹及夸父的初步印象——板书三个人物的主要特点——这些人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化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板块一:看图讲故事

出示课文五幅插图,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讲故事,了解学生人物形象描述的实际水平,确定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兴趣,愿意把人物介绍得更好,有探究学习的动力。这个环节与后面将要进行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遥相呼应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课文前后的细微差别,判断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感受学习课文带来的经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

板块二:基础学习

首先,自由读课文《女娲补天》,交流对女娲的初步印象;总结出女娲的主要特点: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女娲的这些特点。

然后,以此种学习方法学习《古诗两首》《西门豹》《夸父追日》三篇课文,总结出牛郎织女期盼相见的心情,嫦娥后悔的心理,西门豹有智慧、讲策略,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的特点,并找出相关语言。

设计说明:神话故事主题的把握,要在了解所写事件的基础上,认真品读精彩章节,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入手,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板块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总结出各个神话传说中人物的特点,并找出相关语言。

板块三:朗读设计

1.学习课文《女娲补天》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划出文中描写女娲为补天所付出艰辛的句子。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辛?找出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再读出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

2.学习《西门豹》,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智慧和将计就计。

设计说明:

此板块通过朗读让人物形象鲜明起来,一是加深人物印象,再就是在朗读中积累语言。能够通过课文语言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能力,能够用朗读表现人物形象也是语文能力,朗读表现力与语言理解历是相互提升的。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朗读机会。

模块三:领悟表达(探究人物写法) (2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文章中的精彩词句——交流课外搜集的内容,进一步归纳神话传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板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