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地理期末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大学中国地理期末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d4aad676a20029bd642d5c

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区。台湾岛 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最东的岛屿。南沙群岛(最南)

中国可划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带6个气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台湾岛的南部、雷州半岛的北端及云南的南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也是南北方的分界线。

中国农业生产三大地域9个大区的基本特点:东部地域 中部地域西部地域 东北区 黄淮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地区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黄土高原区 西南区 甘新区 青藏区 中国水稻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区 北方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三江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分布较散。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中国以冬小麦为主,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小麦的主产区 河南、山东。 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形成东北—华北—西南的分布地带(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江苏、湖南、安徽为产粮大省)

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广泛,集中与分散并存。

中国畜牧业区域划分为农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城郊畜牧业

畜种优势产业带:1生猪产业带 2肉牛产业带 3肉羊产业带4奶牛产业带 5家畜产业带

简答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 世界人口大国 2世界自然资源大国 3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1经济总量居世界前10位 2近十年经济平均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3世界农业和工业生产大国 4人均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季风气候基本特征和环流特征:1大陆性季风显著 2大陆性强

3雨热同期 环流特征?

气温时空分布特征1冬寒冷夏暖热 2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3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

中国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1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3降水变率大

中国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 :1中国的土地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以东以南地区。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区与南方山地丘陵区 3草地分布于中西部,寒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即大致在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一线以南的地区 4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的分布与人孔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也与耕地的分布趋势一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利用驱动力主要表现:1西部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的共同驱动,即生存型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2东部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的共同驱动,即最优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

早第三纪、晚第三纪中国景观格局:1燕山运动结束后,中国大陆处于相对宁静阶段,经长期侵蚀和堆积,古近纪准平原面发育广泛。2新近纪(晚第三纪)地壳发生强烈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经过两个强烈的活动期,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全新世气候波动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1进入全新世,全球处在气温升高的时期,北半球森林带北移,随着并盖融化,海面升高。2全新世时期人类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变最为突出的是农业进化过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演变

中国人口总量特征和结构特征:人口总量特征:1人口基数大 2人口波动上升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生率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1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性别和年龄是人口的两大自然属性)

人口的结构的特征:一:人口自然构成:1性别结构不均衡 2人口结构进入成年型 二 :人口社会构成:1增长较快的少数民族人口 2人口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且地域发展不均衡 三 人口就业与地域构成:1从业人口增长快,人口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2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

中国人口分布于迁移:1不均匀的人口分布 2活跃的人口迁移与流动(3大人口迁移圈:1广东圈 2华东圈 3华北—东北圈。四川、湖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西为主要的人口输出地。民工潮是由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当地非农业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大规模流动的现象。)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及其时空格局变化:一 人口密度分布:1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沿江两岸、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为人口相对密集区,广大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盆地则为人口极为稀疏地区黑龙江的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人口分界线“胡焕庸人口线 2西部稀疏区空间范围动态变化不大,而东部人口相对稠密区有明显的空间扩大,即人口高密度区在增加。

二 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1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 2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地和高原人口稀少 3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4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胡焕庸中国人口分布界限的地理意义:1“胡线”的自然地理意义 2“胡线”的人口分界线的变化 3“胡线”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 1东半部汉族聚居、西半部少数民族集中 2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3汉族聚居于平原和丘陵、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地和高原 4城镇人口的民族构成比乡村复杂

中国城镇化的地域发展特点:1突出重点,积极发展,以星罗棋布大的小城镇为农村城镇化提供更广阔的环境空间 2推动不同规模

城镇连绵区的协调发展,形成了全国城镇化的骨干和龙头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2总量大,人均量少 3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4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5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1分布不均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差 2区域自然资源组合差异明显,与经济区关系密切

核能的优越性:1核能的能量密度大,可以节省大量的耗竭性化石能源,极大的减轻了运输量 2核能的地区适应性强 3清洁,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性能有利于保护环境 (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广东深圳的岭澳核电站,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

中国人类遗产资源的类型: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类遗产资源的分布及特点:1具有自然与文化遗产双结合的特点2名产是许多文化遗产的载体和策源地

人类遗产资源面临的问题:1自然灾害和自然侵蚀 2非法开采和狩猎3战争和冲突4城镇化与土地利用5水坝项目和水电站建设

地理多样性对遗产资源的影响。一 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与人类遗产资源的关系 二 山地与人类遗产资源的关系1立体的山地是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地。2山地的地质特征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3山地的地形复杂程度也于遗产周围环境的社会关系有关4山地也是多元文化的发生地,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人文价值的遗产地5山地地貌的发杂组合海产生了大量的风水文化 三 平原与 人类遗产资源的关系;1帝王历史纪念地 2儒家发祥地 3园林景观

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1发生学的原则 2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3区域共轭性原则 4应用性原则

自然区划的基本方法与途径:1地理相关法 2主导标志法3聚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