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3)+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3)+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8dd1d04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4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下文坛出现了一种令人__________的现象,那就是评论家和主流文坛的脱节。那些在市场上 ____________、十分火爆的作品,却并未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而那些评论家经常谈及的作品,在大众阅读中并不被看好。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析分不开的。

文学批评急需改进和调整。有的批评家的思想与情绪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超出已有经验的新的文学现象,他们显得___________,评论时要么_________,要么失语、缺席。( ),批评家要在观念上、方法上和语言上,及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疑惑不解 洛阳纸贵 力不从心 言不由衷 B.犹豫不决 不胫而走 惊慌失措 文不对题 C.疑惑不解 不胫而走 力不从心 文不对题 D.犹豫不决 洛阳纸贵 惊慌失措 言不由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与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是分不开的。

B.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

C.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和品评是分不开的。

D.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是主流文学批评家的不屑介入和大众没有能力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品评和分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学的现状在不断地变化 B.为改变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C.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状

D.文学的现状需要不断地适应

2、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1)班张红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相当好,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希望该生能得到垂爱。

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与“人生”“微笑”的话题有关,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飘着有人的醇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 。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注]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 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 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 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2.《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

③①

结合全诗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

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